装修工哥哥谈“博士致谢”背后:曾经的无助不是一两句说得清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即时
原创2021-04-19 19:20

4月18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黄国平的博士学位论文《人机交互式机器翻译方法研究与实现》“致谢”部分在网上流传。在这篇致谢中,他提及自己历经亲人师长离别,凭靠努力和外界帮助,逐步完成学业走出大山,引发广泛关注。

4月19日下午,黄国平的哥哥黄建全及其家乡炬光社区党支部书记黄军,接受了南都记者的电话采访,并回顾了黄国平一路成长改写命运的经历。“他这样走上来真是不容易,一般人肯定压垮了,为我们家乡增了光,对我们小孩也是榜样。”黄军说。

微信图片_20210419181200.png

黄国平。

高中打赤脚回家,亲人离世“很无助”

南都此前报道,这篇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写道,“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此文很快引发网友共鸣。

南都记者了解到,这篇致谢来自博士学位论文《人机交互式机器翻译方法研究与实现》,作者为201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黄国平,其现就职于腾讯AI Lab。

4月19日,黄国平通过媒体发布“给网友的一封信”,提到“因科研工作繁忙、精力有限,很多问候与关心无法回复”,对此表达歉意与谢意,并公布完整版隐匿个人信息的论文“致谢”。

“他(黄国平)写的全部属于事实,没有一点虚假。”黄军向南都记者表示,他已看过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的“致谢”,确实是黄国平本人的真实经历。

他透露,黄国平1987年生于四川南充仪陇县永光镇炬光村,家里有父母、婆婆和哥哥。黄国平12岁时,母亲因患病离家;17岁时父亲外出打工不幸车祸身亡,相依为命的婆婆也在同年病逝。此后,只剩黄国平和哥哥黄建全兄弟俩,读书时长期寄居在同村的伯伯家中。

黄建全告诉南都记者,他15岁就外出打工补贴家用,目前在陕西做装修工。黄建全记得,儿时父母、婆婆相继离开,兄弟俩非常无助,“对他(弟弟)打击更大,不是一两句说得清的。”

黄军称,当年黄国平一家在村里属于“条件很差的”,有次他看见已上高中的黄国平从仪陇镇坐车回家,“打赤脚走街上,穿得衣服很脏烂。”

但在外人面前,黄国平从未流露过脆弱伤心的情绪,“他很理智、坚强。”

从小学习超前,曾回家乡办婚礼

“咱们弟兄两个,帮助的人特别多”。黄建全告诉南都记者。

黄军也提到,黄国平在仪陇县上高中后,学校有位工作人员一直在资助他读书。

在“致谢”里,黄国平称,“进入高中后,学校免了全部学杂费,某叔叔一家帮助解决了生活费。”

尽管家庭条件艰难,黄国平成绩优异,从小就崭露出兴趣和天赋。

黄建全记得,他还没离家打工前,有时也会教弟弟识字。“幼儿园时他就把一年级的课程学了,学习比同龄人超前,他现在也是这样,在不停地学习。”

而后,如黄国平在“致谢”中所述,他凭靠努力一路从仪陇县山坳里走出,进入西南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学习,毕业后延续博士期间研究课题开拓事业。

黄军说,黄国平一直与家乡人保持联系,近些年回家时也会到他家中探望。两三年前,黄国平结婚时还曾和妻子回仪陇县办酒席,邀请了老师和帮助过他的好心人。

“致谢”文章在网络走红后,有人评论“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有人感概“读书改变命运”。作为看着黄国平一路成长改写命运的人,黄军内心深受触动,“他这样走上来真是不容易,一般人肯定压垮了,为我们家乡增了光,对我们小孩也是榜样。”

黄国平曾就读的西南大学计算与信息科学学院工作人员表示,“他现在已经很正常地生活了,让他好好地安心工作吧。”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张林菲

编辑:张亚莉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