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南都大湾区报道组走进中山大学广州大学城校区的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下称“广州超算中心”),这里坐落着一个“国之重器”——“天河二号”。在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中,的“天河二号”系统曾连续六次位居世界第一。
超算通过实际应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已成为衡量区域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而广州超算中心是全世界用户数量最多、利用率最高、应用范围最广的国际顶尖超算中心,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运行效益最好的大科学装置。
现如今,广州超算中心服务直接用户4400多家,间接用户超过30万家,服务范围覆盖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应用范围覆盖科学研究、战略工程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和智慧城市等各个领域。
为进一步推动超算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18年7月,广州超算中心还联合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共九家粤港澳高校共同成立了粤港澳超算联盟,携手打造“粤港澳超算资源共享圈”。
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
香港科研学者做成了“以往做不了的事情”
近年来,广州超算中心“天河二号”系统逐步应用至香港、澳门的多个高校、科学园区、企业。其中香港科技大学教授甘剑平通过“天河二号”建立的3D高分辨率中国海多尺度模拟系统为区域海洋功能应用、气候变化和海洋科学研究提供智能化大数据。
“天河二号”系统。
“我们2005年就已经来广州了,在南沙建立了一个实验室,研究的是海洋、气候方面,这是用超算最大的用户群体之一,通过超算模拟气候、海洋等各种各样的变化。” 甘剑平说,香港本身没有好的超算,2005年来广州后,广州超算中心给香港高校提供了一个非常高水平的世界平台,让他们可以做一些以往做不了的事情。
“因为有超算,我们最近完成了一个超高分辨率的项目,可以模拟到海洋变化的微小过程,这一过程过去是看不到的,现在通过超算能够看到了。” 甘剑平补充道。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香港大学教授林讃育则利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生成的海量的病原体基因数据以及其他流行病学及生态学数据,基于“天河二号”超算配合高效高精算法技术分析,追踪如H7N9新型禽流感在内的重要病原体的起源、传播和进化。香港科技大学物理学系助理教授潘鼎博士化身“气候医生”,借助“天河二号”强大的计算能力对碳结构进行仿真模拟,为探索大气中二氧化碳存储的方法提供新思路。
广州超算为科研团队、民营企业发展赋能
近年来,广州超算中心还陆续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广州越秀区、南沙区、黄浦区,珠海市、中山市、东莞市、深圳市、惠州市、佛山市设立了9个分中心。其中南沙分中心依托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和南沙工研院建设,通过百兆网络专线从广州中心经南沙直通香港,服务包括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在内的八大高校120多个科研团队。
超算不仅可以作用于科研领域,还能为民营企业发展赋能,促进大湾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文化服务等领域,“天河二号”服务民营企业数已超过280家。
小鹏汽车利用“天河二号”开展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优化仿真设计。
比如广州本土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图普科技在“天河二号”部署其商业化人工智能云平台,用于大批量线下零售商铺中的顾客画像以及消费行为分析。广东三维家信息科技公司基于超算搭建的3D家装云设计平台,终端用户数超过300万个,日均产出渲染图100万张,服务了包括欧派、好莱客在内的诸多著名家装企业。
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小鹏汽车利用“天河二号”开展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优化仿真设计,大幅缩短新车型设计周期,并于2018年顺利推出首款量产车型。 生物医药领域,赛业(广州)生物的CRISPR/Cas9基因打靶人工智能方案系统利用“天河二号”实时计算基因打靶方案,可以在几分钟内给出原本需要一个熟练技术人员半天时间才能做出的方案等。
为粤港澳科技创新提供更有效的基础设施支撑
记者了解到,面向科技创新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广州超算中心还将联合粤港澳重点应用单位,协同打造国际领先水平的多领域超算应用平台,构建高效易用的超算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科技产业创新生态。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纵观国外最具活力的创新区域的成长壮大,离不开大学集群和国际化创新人才的支持,比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分校,就为硅谷的崛起以及周边高科技产业的繁荣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020年6月,广州大学城全景图。
而说到粤港澳大湾区科教和创新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不得不提广州市番禺区的小谷围岛。2019年数据显示,这里集聚了12所高校、20多万青年师生、2000多名港澳学生,400多个青年创新创业团队,他们在广州大学城众创空间孵化成长、发展壮大。因此在创新产业圈,一直流传着“北有中关村,南有小谷围”的说法。
依托大量的青创人才,小谷围岛上的广州大学城成了一个超级“孵化器”。2020年数据显示,该片区共建成3个国家级孵化器、2个省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4个国家级众创空间以及1个创新创业示范点,培育出包括健康医药、电子芯片、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聚集的“垂直产业链”,是名副其实的“粤港澳大湾区智创岛”。
依托于广州大学城,广州超算中心也将汇聚计算资源、数据资源、应用资源和多学科交叉人才,建设以“计算”和“数据”为中心的资源汇聚和共享机制,广泛支撑大湾区大气海洋、天文物理、能源材料、工业制造、生物医药、环境安全、文化媒体、智慧城市等诸多重要领域发展,以创新的模式为粤港澳科技创新提供更有效的基础设施支撑。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李鑫
摄影:南都记者 林耀华
编辑:王美苏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大湾区大未来-广州源动力:湾区C位 千年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