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11.5万亿!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四年建设成绩单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原创2021-04-21 16:05

4月20日,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在“大湾区 大未来”采访活动上,向来自中央及上海、江苏、广东等20家媒体的150多位记者介绍了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情况。

马兴瑞表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广东牢记嘱托、积极作为,坚决担当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职责,举全省之力推进大湾区建设。经过近4年努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三地加快实现硬联通、软联通、智联通、企联通、心联通。

那么,粤港澳大湾区这四年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效,一起来看。

4501x8000_607f99c819c0e.png4501x8000_607f99d03f64b.png数据海报1_画板 1 副本 4.png

马兴瑞介绍,经过近4年努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合作更加深入广泛,三地民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充分展现出“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和勃勃生机。他重点介绍了创新、交通、规则衔接、民生、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等六个方面成效。

如在创新资源集聚方面,创新资源跨境流动更加畅通,广东向港澳开放1万多台大型科学仪器,累计跨境拨付财政科研资金1.5亿元;全面实施大湾区境外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珠三角九市累计发放个税补贴23.9亿元,引进近9000名境外创新人才。

1.png


2.png

在现代化交通体系的完善方面,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建成一批重大跨境基础设施,大湾区高铁里程超过1200公里;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升,莲塘/香园围口岸、新横琴口岸正式开通,粤澳新通道、皇岗口岸重建等加快推进,深圳湾口岸货检通道、横琴口岸实现24小时通关,2/3的出入境旅客通过自助方式通关;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加快形成,大湾区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超过2亿人次、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过8000万标箱,均居世界四大湾区第一。

3.png


4.png

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方面,三地市场一体化水平明显提升,要素跨境流动更加便捷高效。基本实现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依托“数字政府”平台实现港澳企业商事登记“一网通办”;广东自贸试验区试点开展FT账户业务,“深港通”等便利措施落地实施;职业资格认可、标准衔接范围持续拓展,在医师、教师、导游等8个领域,以单边认可带动双向互认,2000多名港澳专业人士取得内地注册执业资格;大湾区标准化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三地食品安全、疫苗等技术标准实现互认,粤澳健康码实现快速转换。

WechatIMG31652.png


6.png

在民生领域,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加快形成。目前在广东的港澳青年创业团队近600个、从业人员超过4000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动工建设,35家港澳资医疗机构落地、可按规定使用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广东中小学在读港澳学生9.5万人、高校在读港澳学生1.4万人;港澳居民在粤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累计达18.7万人次,广东面向港澳居民发放社保卡近12万人;大湾区生态环境更加优美,2020年珠三角地区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2.9%。

7.png


8.png


WechatIMG13483.png

     

WechatIMG13482.png

马兴瑞表示,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赋予大湾区建设新的重大使命。

广东将认真落实总书记、党中央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点围绕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共建共享的优质生活圈等方面,加快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努力推动“十四五”时期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进展。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统筹:邹莹 黄海珊

采写:张雨亭  制图:欧阳静

编辑:张雨亭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