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位于深圳南山中山公园内的“解放内伶仃岛纪念碑”引起大量关注。内伶仃岛之战的胜利意义重大,标志着深圳全面解放,这场战役中有16位牺牲的烈士,名字就刻在“解放内伶仃岛”纪念碑上,其中一个名字是中山船员潭惠光。
解放内伶仃的战斗至今已过去71年
这些烈士到底是谁?
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
在中山还有没有烈士潭惠光的后人?
日前网上发起一轮寻人活动,
为这16位烈士寻找亲友。
25岁的青年马正豪,生在深圳、长在深圳、毕业于深圳大学,是亲友眼中根正苗红的“深三代”,如今供职的共青团深圳市南山区委员会,办公地点也在中山公园内,离纪念碑不过数百米。
他每天上下班都会经过这块石碑,关于这十六个名字背后的故事,一直是他心中的一个疑问。
“去年,看了电影《八佰》,就被里面的悲壮情节震撼到了,这八百个战士的名字被永远刻在了历史里,他们的故事也被人们挖掘、铭记。
为什么要了解内伶仃岛牺牲的16位烈士呢?彼时新中国已经成立,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年轻的生命还在前线为全面解放做最后的冲刺,而如今的我,只知道他们叫什么、来自哪里,是这场战争牺牲的烈士,年纪和我差不多大,没有更多了。”
“内伶仃岛海域”,这片海域是南宋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零丁洋里叹零丁”中的那个“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烈情怀在中国南方这片海域上激荡了数百年。这里更打响了深圳市(原宝安县)全境解放的最后一仗。
与此同时,有一些战士永远留在了这里。
近日,一场跨越71年的“寻亲”活动启动。活动由深圳市南山区委宣传部、南山团区委共同发起,蛇口街道办、南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特别支持,希望为这16位烈士寻找亲友,以此更好地缅怀烈士。
因为年代久远,且他们都是跨越了大半个中国,来到广东参与战斗的,无法得到他们更完整,更准确的资料。
据悉,这块纪念碑,是1950年5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第130师第390团为纪念解放内伶仃岛牺牲的革命烈士而立,纪念碑立在南头校场,命名为“解放内伶仃岛纪念碑”,后被迁至中山公园。
碑座上嵌有4块高1.25米、宽0.92米的混凝土碑记,正面为解放内伶仃岛牺牲的烈士英名、部队番号、职别、年龄、籍贯、入伍时间、入党年月及功绩等。其中,14名烈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390团的指战员,此外,还有2名参战的广东籍船员。
石碑背面是解放内伶仃岛的记事铭,全铭共390字,记录了一场新中国成立后并不广为人知的海战,也留下了“勒石以志,激励后生”的训示。
以下为16位烈士具体信息
常元岑(或为常元岭)炮二连连长 河北保定
郑克昌 十连政治指导员 山东诸城
杨春德 六连班长 山东矿武
王巨文 警卫连班长 辽北西安
徐国钧 炮二连副班长 黑龙江镇东
贾士刚 炮二连战士 山东青岛
庞连栋 炮二连战士 河北武靖
吴月钧 炮二连战士 浙江温州
毕登光 炮二连战士 辽西康平
闻国林 炮二连战士 河北丰润
许凤春 炮二连战士 辽西康平
孙柏春 十一连战士 淞江浜县
张国清 十连战士 河北芦龙
全阿龙 七连战士 江苏万县
刘旺东 船员 广东东莞
潭惠光 船员 广东中山
马正豪说,他的太爷爷、爷爷都曾是军人,由于爷爷过世时马正豪还小,对于爷爷的了解全部来自于亲友长辈的描述。
“关于爷爷的事,我能从长辈口中获悉的已经不多了,相较年代更为久远的,在那场解放内伶仃岛战斗中牺牲的战士们,他们的故事呢?他们的家人呢?”
为了了解他们的故事,马正豪翻遍了网上的所有资料,能查到却并不多,依据网络零星信息和相关祭奠网络,他找到了一些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后人关于这场战斗的细节的描述:
1950年4月18日,彼时的新中国已经成立,而人民解放军陆军第44军第130师第390团,在解放广东沿海之万山群岛战役中,受领攻占解放深圳湾(伶仃洋)之内伶仃岛的任务,原因无他,内伶仃岛之战的胜利也标志着深圳的全面解放。
这支来自四野44军的部队是从东北战场一路打到南海边上的,战士们大多数是北方人,没有海战经历,很多人还晕船,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学会了游泳;
再说装备,200多艘商船、渔船组成的“混合舰队”,通过木板帆船在担任船工、向导的渔民的协助下,与对方27艘全副武装的军舰作战并取胜,开创木船打军舰先河......
当天,将士们从赤湾起渡,仅40分钟便登陆,国民党守军仓皇登军舰逃走,没有来得及登舰的尽数被俘。
390团官兵又乘5艘商船追击,两度与敌27艘军舰战于海上,击沉敌舰两艘,毙溺敌百余名,迫使敌军狼狈逃窜,军民团结取得战役完胜。深圳的历史,从此翻开了全新的一页。
战斗中,390团14位身经百战,历练枪林弹雨的指战员不幸壮烈牺牲,长眠于鹏城南海边地,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之前几乎每个人都立过战功。此外,在这次战斗中,两名广东籍船员也壮烈牺牲。
这些战士,从东北一路打到海边,几乎穿越了整个中国,然而,他们却没有机会享受到新中国的幸福生活,牺牲在战场上,用他们的热血换来了祖国的安宁。
“听到这种故事就很振奋人心,更让你觉得眼前的幸福都是前人的牺牲换来的,他们不应该被忘记,看看现在深圳发展,我们生活的变化,有幸出生和平年代的我们应该也必须感恩他们,他们如果活着应该在安享晚年,却用最悲壮的方式把生命定格在最好的年纪。”
马正豪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从父辈、祖辈口中我们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铭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迷失,都需要前人指路,我们的初心是什么?我们学习的方向是什么?”
“我相信如今生活在深圳的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事情,如果不是因为在附近工作的机缘,我也不会知道这些事,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年了,战争的亲历者与见证者都已老去,如果自己再不做点什么,他们的故事是不是从此再无人问津?如果没有去挖掘、讲述,拿什么激励后生?”
“他们牺牲之时,大部分人与如今的我应该同龄,同为青年,他们是楷模,而我,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努力为他们做点什么,或者说,也想告诉他们,当代的青年并没有忘记他们的牺牲,我们这一代人也在拼搏。”
“如果可以,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和我一起寻找到关于他们和他们家人的故事。”
山河已无恙,英雄盼归家
当年,他们为我们牺牲
今天,我们一起为烈士寻找亲人
如果你有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第130师第390团在内伶仃岛这场战斗中牺牲的16位烈士相关信息、或者家属和战友信息,请联系我们,让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感动人心的故事被更多人所知晓。
联系电话:0755—36860404(劳请于周一至周五上9:00-18:00办公时间来电)
邮箱:123623970@qq.com
向烈士致敬、让英魂永生
我们一起寻访,共同缅怀
统筹:陈紫嫣
文:陈紫嫣、吕婧
摄影:霍健斌
编辑:侯玉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