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潮州的甘露寺!广东摸清“石窟寺”家底,新增8处文物点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新文旅
原创2021-04-25 19:01

南都讯 记者 肖阳 通讯员 粤文旅宣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组织各地文物部门、专业技术团队推动广东省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近日,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基本摸清了广东省内石窟寺遗存数量及保存状况的家底,31处石窟寺调查已上报完成。

图6.jpg

潮州市潮安区甘露寺石窟外景

图2.jpg

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内的锦石岩寺遗址


广东有石窟寺吗?

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中原以来,对古代中国的精神、思想乃至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佛教本土化的进程中,以石窟寺为代表的佛教艺术不断发展和演变,既保留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实证,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

广东省所在的岭南地区虽然长期远离古代政治中心,但在史前时期就已燃起农耕文明的星火,历史进程也可称得上是丰富多彩,在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路线中更是有着重要地位。但对于该专项调查,读者不禁会问:广东有石窟寺吗?

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介绍,广东省石窟寺专项调查经过历时五个多月的调查工作,对省内31处石窟寺、365处石刻及摩崖造像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资料整理,在覆盖第三次文物普查资料的同时,以新发现、“三普”补录及重新厘清性质等方式新增了8处石窟寺文物点,此次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基本摸清了广东省内石窟寺遗存数量及保存状况的家底,31处石窟寺调查已上报完成。

广东石窟寺与北方有何不同?


图5.jpg

潮州市湘桥区石庵石窟

图9.jpg

佛迹洞前

从调查的成果来看,广东地区的石窟寺在年代、风格等方面都与我国北方有所不同,除了始建于南朝的韶关市乐昌市江湾村西石岩寺,以及龙龛岩摩崖石刻为代表的6处石窟寺开凿于隋唐时期的石窟寺外,其余石窟寺的开凿时间均在宋代以后,以明清为主;宗教相对杂糅,兼有佛、道、地方信仰因素;规模较小,缺乏造像、壁画等艺术形式,形制与风格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记者了解到,广东石窟寺以粤北、粤东和粤西及珠三角等区域划分,各有明显的特征。

粤北以仁化县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内的锦石岩寺、西竺岩寺、燕岩禅寺等为例,这些石窟寺均开凿在典型的丹霞地貌红砂岩山体之中,海拔虽不甚高,但山势险峻、人迹罕至。

粤东以潮州、汕头市居多,潮州境内的石窟寺共有6处,石窟寺遗存规模均不算宏大,多利用天然岩洞略加修饰而成,但这些石窟均位于风光秀丽之处,山水石室,相映成趣;与粤北地区石窟寺多开凿于人迹罕至的山中不同,汕头地区部分石窟寺选择了以身入世而非离群索居,与城镇乡村的联系更为紧密。以潮阳区的石岩古寺为例,石窟所在的东岩紧邻城区,与繁华的闹市相互裨益、交相辉映,是市民们闲暇郊游消暑的好去处。这座始建于明即1639年、由高僧开创的石窟寺也因此香火繁盛,石室外还加建了石像亭、大雄宝殿、关公庙、张公祠、伯公庙等殿宇。

粤西方面,现有位于肇庆七星岩景区的中心区域的“莲花洞观音阁”,这是一个在天然崖壁上人工开凿而成的方形窟龛,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窟龛周围的石壁上还有大量清代以来的题刻。

珠三角方面,珠江三角洲范围内可供开凿石窟寺的地貌相对较为稀缺,这一区域内现存的石窟寺数量较少,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佛迹洞”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代表。“佛迹洞”开凿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洞中利用一块巨大的天然花岗岩石凿成弥勒佛卧像一座。

广东省石窟寺及摩崖造像名录登记表

广东石窟3.png


编辑:肖阳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