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村民当粤菜师傅, 走出一条美食致富路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汕尾
原创2021-04-28 13:01

借助“粤菜师傅”工程推动就业创业,带动乡村餐饮行业、种养殖业和旅游业等产业全链条的发展,把“粤菜师傅”培训办到村口,通过培养粤菜烹饪技能人才,为汕尾的乡村振兴和扶贫攻坚打开了一条新路。作为民生工程,近三年来,汕尾累计培养“粤菜师傅”4222人,带动就业创业11677人。

微信图片_20210427161246.jpg

附近农村农民到养殖场工作增加收入。

“粤菜师傅”带领村民致富

走进汕尾市恒华种养有限公司的养鸡场,养殖区内不同品类的鸡散养在山林地里,在工作室内还有三个窑鸡炉,工作人员打开盖子后一阵散发出窑鸡的鲜香。“以前都是村民散养家鸡,现在经过“粤菜师傅”加工,做成美味的“清水鸡”,每只能卖到78元,通过养殖企业统一管理,附件近二十个自然村因为养殖产业达到了实现脱贫。”董事长陈淑俊说,得益于“粤菜师傅”培训,村里出了三十名“粤菜师傅”,这些“粤菜师傅”经过系统的培训,掌握技艺后将前往就业孵化基地入职或自主创业,带动当地就业和产业发展。

在莲花山景区,“莲花山清水鸡”粤菜师傅带动就业孵化店内,两名“粤菜师傅”正在窑鸡炉前忙碌着。汕尾市恒华种养有限公司示范店长陈婷婷介绍:“学习窑鸡制作是一周培训一次,现在每周大概5人左右前来学习,整个培训过程都是免费的。村民在学习这项技术前3000元左右的工资,现在能达到5000元左右,并有很多大一部分成员学成之后实现自主创业。”

微信图片_20210427161841.jpg

客家油茶受到众多游客的欢迎。

力推本土美食走出去

除了带动餐饮业产业链上游的农产品外,汕尾还把“粤菜师傅”工程为助推器,深入推动油茶、等传统美食进入创新模式,一方面以深入挖掘饮食文化底蕴,以互动促传承,一方面加快向外推销本土美食,吸引游客前来品尝。

在莲花山的眺望台上,制作客家油茶和海丰擂茶的“粤菜师傅”正在向游客讲解油茶和茶的功效,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看,一碗绿油油的油茶,加上小米、花生等配料,加上油茶的清香,美味使得游客纷纷上前争抢。

“以前做服务员3000元左右的工资,现月收入已超过5000元。”幸福山庄经理彭素枝说,自己去年疫情结束后参与幸福学院“粤菜师傅”培训工程,学习了客家油茶和海丰擂茶的制作方式,如今自己在陆河县自主创业开办了幸福山庄。

陆河县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陆河县将“粤菜师傅”工程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着重打造本土特色美食,将“陆河擂茶”列入本地职业技能培训课程,通过“送教下乡”等形式,组织农家乐厨师及贫困户等参加培训近2000人次,培养了一批“做客家菜,会客家菜,开客菜馆”的烹饪技能人才,将“陆河擂茶”带出陆河,在海丰、陆丰等汕尾地区以及珠三角地区遍地开花。

微信图片_20210427161321.jpg

陈泽尧通过粤菜师傅培训走上了致富奔康的路子。

技能培训带来人生转机

“黄豆芽、清水鸡、客家豆腐都是农家菜。食材都来自附近的村里村民自家种的菜,很新鲜!”从后厨小工到饭店经理,西闸渔村总经理陈泽尧不仅自己走上了致富奔康的路子,还通过签约采购当地农户种养的食材,带动了一批人脱贫奔康。

陈泽尧两年多前参加粤菜师傅培训,学成之后在当地酒楼担任主厨,早已经实现月入过万,今年,公司还计划新开一家店,从酒楼发展到大酒店。他说,得益于“粤菜师傅”培训,如今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

陈泽尧是受益于汕尾“粤菜师傅”培训工程的一个缩影,“如果学员想外出就业,我们会帮忙寻找合适的企业;如果学员想在本地创业,我们也会帮助办理卫生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等,并提供小额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和资助创业。”汕尾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说,为进一步推动培训学员精准就业创业,该局对“粤菜师傅”学员进行建档管理和动态跟踪,并开设了SYB创业培训班。去年9月,在汕尾市人社局的牵头下,全市12所学校与汕尾市海珍实业有限公司、海丰县西闸渔村、陆丰市四季花园酒店等企业签约开展校企合作,定向培养专业厨师人才,实现毕业就是就业。

今年,汕尾将“粤菜师傅”工程第列入汕尾市十件民生实事,汕尾人社局局长杨师访介绍,汕尾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把提升技能作为促进就业的关键一招,以“小切口”解决就业“大问题”,助力乡村“大振兴”,打造“吃在汕尾”特色品牌。

采写:南都记者 唐建丰 实习生 叶胜堂

图:叶胜堂

编辑:唐建丰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