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入主白宫将满百日,美国多个民调机构发布了调查数据,这是对拜登执政成绩的一次测试,同时也能看到美国民意以及背后美国社会的变化。
拜登是在比较晦暗的时刻入主白宫,国会山骚乱刚过,特朗普拒绝参加拜登的就职典礼,而且与拜登几乎同时发表了卸任演讲。拜登面对的是如林肯总统时期的“分裂之家”的危机,百日之间,拜登的一系列法案似乎营造了如罗斯福总统“百日新政”一样的气氛。
民调数据显示,拜登的支持率超过了特朗普,这似乎是个好消息。然而,在二战结束之后的14任总统中,拜登的支持率位列倒数第三,这一结果似乎与拜登的期待有不小差距。上任百日,拜登的执政轮廓基本显现出来,而其中面临的挑战也会露出端倪。无论拜登的目标如何,他都只能在美国的政治经济结构中去“创造”历史。
ABC新闻与《华盛顿邮报》的调查数据显示,52%的人对拜登是满意的,皮尤的数据更好一些,达到了59%。这要比特朗普的四年好得多,因为特朗普四年之间的支持率没有过半。拜登的开局相比之下是不错的,某种程度上让美国政治生活回到“正轨”,修复了特朗普对美国政治“极限施压”的后遗症。
但是,与二战以来的前任们相比,拜登的成绩算是不尽人意,过去14任总统执政百日的平均支持率是66%,而拜登距离这一平均成绩还差得很远。更重要的是,拜登的成绩是建立在非常时期对危机的应对基础上,换句话说,特朗普留下的烂摊子给了拜登赢得民意的机会。
拜登依靠疫苗和1.9万亿美元的救助“大礼包”赢得了支持,在这两项议题上,拜登的支持率分别是64%和65%。美国人对拜登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措施以及经济救助计划是比较满意的,这并不是拜登做得好,而是特朗普做得太差了。
非常巧合的是,拜登当选之后不久,辉瑞的疫苗问世,同时,国会再次拿出巨额资金,给全国80%以上的家庭发放现金大礼包,这对于几乎没有储蓄的美国人来说是实实在在的福利。拜登在这两项议题的高支持率,既有运气的成分,同时也付出了非常大的成本。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即便如此,在这两项议题上拜登的支持率也没有达到66%。
拜登在就职演讲中提到了林肯,却没有提及罗斯福,其中的深意或许是,拜登认为当下美国面临的挑战和危机与林肯时期相似,而远远超过了罗斯福面对的大萧条危机。进一步说,拜登想成为林肯式的总统,但是,执政百日,拜登所取得的成就似乎与罗斯福不能比,也有人说,拜登版的“新政”在路上了,但是拜登的个人政治意志以及他面对的施政环境也是充满荆棘。
首先,拜登上台之后,美国的两党之间几乎没有合作,党派政治、“否决政治”愈演愈烈。
虽然拜登许诺要做所有美国人的总统,但他并没有获得共和党人的支持,民调数据显示,只有13%的共和党人支持拜登,这背后是一个分裂的美国。讽刺的是,这与四年前的特朗普毫无差别,当时特朗普也几乎没有得到民主党人的支持。
相比之下,奥巴马获得了36%共和党人的支持,小布什则获得了39%民主党人的支持。十年之间,党派之间的分裂越来越明显,拜登要跨越党派鸿沟几无可能。三十多年前,里根和老布什获得了超过半数民主党人的支持,仅仅30年,美国的政党政治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裂变,其中的危机,或真可以与林肯时期的“分裂之家”的危机相提并论了。
其次,在政党分裂的权力结构之下,拜登要推进自己的施政纲领会越来越艰难。
幸运的是,当下民主党基本掌控了参众两院,虽然优势极其微弱。参议院形成了50对50的均衡结构,只能借助副总统的关键一票推进相关议程。其中的问题就在于,只要有一名民主党参议员反对,拜登的法案就难以通过。比如说,增税计划、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可能会受到国会的抵制。
与奥巴马不同的是,拜登几乎是在没有共和党支持的情况下推进自己的议程,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这种方式适用于“危机应对”,比如当前的疫情防控,等疫情缓解之后,进入常态政治状态,拜登或许就要面对民主党内的不同声音和诉求。
比如说,拜登上台之后表示不会再修美墨边境墙,结果美墨边境再次涌入大量非法移民,国土安全部长不得不改口,宣布将继续修复和修建边境墙。多数美国人并不支持拜登的移民政策,40%的人认为,拜登太自由了,相比于克林顿的26%和奥巴马的33%,拜登的标签色彩更浓。在一个越来越保守化的社会中,“太自由”的拜登会遇到保守派的反制,尤其是美国最高法院,保守派大法官占据了绝对多数,这就意味着拜登的政策即便获得国会支持,也可能会面临违宪审查。
最后,拜登的经济管理能力受到质疑,这本来也不是他的强项,他获得的支持率与特朗普不相上下。
拜登是“大政府”的理念,也就是为公众提供更多的服务。任何服务都不是免费的,“大政府”就意味着增加税收,公共资源更多地集中于政府。对拜登来说,好消息是美国公众对于“小政府”的支持率在下降,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政府提供更多公共服务,焦点在于公众希望的大政府与拜登的大政府理念之间有多大的差距。贫富差距、产业空心化、种族矛盾、基础设施老化等挑战需要国家治理模式的更新,但是两党之间的鸿沟让这种改革和更新变得不可能。
执政百日,拜登的成绩似乎不足以构建“百日新政”的形象,更不用说要解决“分裂之家”的危机,至于说能不能成为林肯一样的总统,拜登还需要新的思路,以及林肯一样的政治意志力和决断力。□ 孙兴杰(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编辑:张子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