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思政!广东首创“思政第一课”,高校思政课创新之举逐个数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1-04-28 14:48

4月22日,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文科楼内,该校党委书记陈春声为2020级岭南学院200多位本科生讲授“思想政治理论第一课”。

“ 将个人的远大理想融入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中,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社会进步贡献力量。”陈春声从百年党史讲起,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永远是革命的政党”这一深刻命题。在座师生掌声不停。

陈春声书记为本科生讲授“思想政治理论第一课”.jpg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为本科生讲授“思想政治理论第一课”。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到:“‘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

广东开全国之先,首创“思政第一课”,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上第一堂思政课。把疫情防控内容纳入思政课教学,向大学生传递正确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获得教育部门的充分肯定。

据了解,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779万人,高校在推进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进程中,深挖校史、党史中的红色资源,线上线下创新授课形式,打造了一节节立体生动的红色思政课。为此,南都教育联盟对广东高校思政课创新亮点、队伍建设、发展规划进行盘点梳理,共寻讲好思政课的创新发展之路。

全省思政一盘棋,计划组建广东学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

早在2019年,广东就印发了《广东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从工作机制、师资队伍、课程改革、条件保障等方面提出16条工作举措,对广东省思政课建设作出系统谋划和具体安排。“相关指导文件,对我省思政课建设作出了系统谋划和具体安排,有效推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广东教育系统真正落地落实。”广东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广东省教育厅集聚全省高校高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优秀思政课教师力量,成立了广东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全省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专业指导。同时,建立委员会委员联系指导高校工作机制,安排71名委员与全省154所高校结对,明确指导任务,对各高校思政课建设进行精准指导。

WechatIMG352.jpeg

广州中医药大学思政广场。

在思政教育工作方面,广东做的还远不止这些。

练好思政课功夫,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广东在全省范围搭建7个思政课教师培训基地,承担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各类培训任务,注重抓好新任思政课教师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坚持每年举办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及粤桂琼赣滇五省区联赛,“既锻炼了青年教师队伍,又从中发现和挖掘‘好苗子’,可以有针对性地加以培养。”同时,在建设骨干培养平台方面,广东累计成立了12个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加强对优秀青年教师的孵化培育,“广东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每位委员,都会负责指导3-4名骨干教师。让‘老名师’带出‘新名师’,教师队伍也在不断注入新鲜力量。另外,我们还开展了‘我最喜爱的思政课教师’评选展示活动,希望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负责人介绍。

激发思政课堂活力,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同样重要。

“在精品思政课程建设方面,我们推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的精品思政课程,并在大一学生中推广和使用。”同时,还配套举办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主题教育项目大赛,强化精品思政课程教学实效。打造“强国系列”名师大讲堂,推出首批12堂“强国系列”思政课。

打造示范交流平台,加强教研成果转化。负责人介绍,广东累计培育建设23个“八个相统一”思政课建设示范校,强化示范引领;分区域建设11个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推动思政课教学交流深入开展。用好疫情防控“教科书”,指导学校及时把疫情防控内容纳入思政课教学,组织学校上好“复学第一课”。征集展示高校思政课“抗疫”优秀教学案例。举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展示活动……

据悉,为了适应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目前正以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为基础,计划组建广东省学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涵盖大中小学不同学段和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不同类型。”负责人表示,全省思政一盘棋,加强顶层设计,未来也将更加系统推进学校思政课建设。

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思政课也可做社会实践调查

事实上,南都记者走访调研了广东多所高校发现,思政课的创新发展早已走过多个年头。

讲好思政课,重点在于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今年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工作要点中,就明确提到了要“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机制,明确学时学分要求”。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早在近10年前就开设《思想 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2学分,必修课,主要是为学生配备指导老师,教授如何进行社会调查和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并让学生借助暑假期间进行社会实践,提交一份社会实践报告。目前,已对学生优秀社会实践报告进行汇编并公开出版。”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胡国胜告诉记者,许多学生是第一次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和撰写调查报告,让他们带着问题,到社会生活中寻找答案。

据悉,华南师范大学社会实践课多次获得教学成果奖,已出版五六十万字的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集,形成一门比较有特色和创新的思政课。

诸如此类将思政课堂搬到户外、社会上的行动,在广东高校中不胜枚举。2018年,暨南大学就开展了改革开放40年家乡变迁实践活动,让大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思政课的价值与内涵。华南农业大学的“原理”课团队在实践教学改革中,推行马克思主义情景剧的视频拍摄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WechatIMG350.jpeg

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建华为第一临床医学院2020级中医学铁涛班学生上新学期思政第一课。

“你们已经成长为能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希望你们主动担当时代使命,大力发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让青春在奋斗中挥洒,书写‘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青春华章!”今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建华在学校思政广场,围绕党史学习教育,以现场教学的方式,为第一临床医学院2020级中医学铁涛班学生上新学期思政第一课。

在题为《重温党史,铸就忠诚》的思政课上,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建华带领同学们走出课堂,来到思政广场,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同学们讲授党史。张建华告诉记者,此次思政课在户外举行,是希望同学们能够感受在广场现场教学的氛围,“更希望通过这些听课的同学,向全校师生传递正能量”。

未命名文件.jpg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宋垚臻上“思政第一课”。

记者也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获悉,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任课教师设计若干个红色文化教育主题,展开“智慧定向+思政”的线下实践教学,将红色文化内容设计成打卡点布置到学校校园中,让学生围绕红色文化主题分组并确定红色元素的队名,最后根据学生比赛完成时间和打卡正确率评定学生实践成绩。

“大学不仅需要教授学生知识,更需要教授学生思想。”张建华如此说道。

集思广益“协同交流”思政课变身全校“大讲台”

“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这门课程,目前是我们的重要发力点。”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浩介绍,按照教育部要求,中山大学于2019年率先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目前是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程。

这是一门由马院老师和集全校优秀师资共同完成的特色课。“除马院外,我们还设有13个马院外思政教研室,全校文史哲、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生态学、国际关系等领域的各路大咖老师,都走上思政课的讲台,做一门集全校之力来打造的精品课。”术业有专攻,各学科老师把最专业的内容汇集到思政课堂。例如,涉及大国外交,就由国际关系学院的老师多角度分析;涉及经济学部分,再请来岭南学院和国际金融学院的老师深入研究分析。“以讲座的形式,发挥全校各个方向老师的特点和特长,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和好评。”

除了课堂里的思政课,中大还将大思政教育的理念回归到经典阅读中去。值得一提的是,中山大学自2011年开始全面实施本科生思政课经典阅读助教导读制度,每名本科生在每门思政课程中阅读马列经典著作并提交经典读书报告,学校划拨专项经费聘请研究生助教辅读,并计划集结出版学生经典研读丛书《中大学子读经典、重实践》。

同样在全国高校率先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的,还有华南师范大学。胡国胜表示,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根据教师总体反馈,单独开设该门课程确有必要,可以让学生及时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激励青年大学生做时代新人,为学生成长指明方向。

此外,广东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广东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研修基地、广东省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设在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年举办2次全省高校“形势与政策”集体备课会和多次思政课建设研讨会,发挥对全省的示范带动作用。广东省“一省一策”开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课程,10个教学专题,由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教授牵头,负责承担课程的教学专题设计、教材教案编写、教学内容培训等任务。

华农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基础”课团队在“协同交流”教学上着力。“师生协同”鼓励教师与学生协同,开展“学生讲思政课”系列活动;“师师协同”鼓励教师之间开展“同上一堂课”系列活动;“校校协同”联动985兄弟院校开展“同备一堂课  同开一次会”系列活动。通过协同交流,学生收获良多,教师也了解和认识了不同教学风格和特色。

深化网络思政创新,在线课程超400万次观看

如何在“微时代”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不够,针对性不强的短板,使思想政治教育实起来、强起来、活起来,具有实效性?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

WechatIMG65.jpeg

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魏传光谈思政教育。

如何建设让学生产生“获得感”、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魏传光指出,关键是使思想政治理论课“配方”新颖、“工艺”精湛、“包装”时尚。暨南大学为此建设了以文化人理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五微一体”教学模式,即微课、微信、微书、微坛、微行五种模式。“我们按照知识系统性、完整性的要求,整体设计了6门线上课程和6个微课系列,目前已经完成3门线上课程和1个微课系列。”

而以微信、APP等为技术手段,展开对学生实名制的大型舆情调查,学院了解了学生的真实思想状态,从而明确共性问题。“我们打造的‘微言国是’、‘吴昱则刚’等微信平台内容,谈社会时事,也谈人生困惑,和学生接地气地聊一聊,让思政课真正走进了学生的生活。”

微书作为政治理论的精华“口袋书”,以通俗易懂的行文、短小精炼的形式,人手一册,方便学生即时阅读经典。而各类线上线下的微论坛,则是通过主题明确的探讨,让学生参与到理论思辨的活动中。

今年,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工作要点中还明确要“深化网络思政守正创新”。具体而言,要建设大学生网络素养、辅导员网络思政能力提升培训体系,汇聚一批精品课程,推出一批网络课堂,打造一批“明星”讲师。

在华南农业大学,由周尚万教授主持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线开放”课程,作为广东省在线开放一流课程,设计了“听说读写行考”迭代式递进的立体化教学路径,构建立了互动、开放的“在线课程”与“纸质立体教材”紧密结合的动态教学。该在线课程已被百余所高校选用,点击页面浏览超过400万次。

“利用教育部易班优课、智慧树、超星、微助教等网络教学平台建构了线上线下相互渗透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蔡立彬也提到,学生在课前先利用课堂教学网站,进行线上学习,观看教学视频,完成测验、开展讨论等;在线下课堂教学中,则进行“翻转式”教学,主要以师生问答互动、交互讨论、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生问生答、生生互评等方式来进行。“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相互渗透。”

此外,仲恺通过引入网络教学,对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造,每门课用30%的学时开展线上教学,70%的学时开展线下教学。在课程考核中,建构了期末考试成绩占30%,线上学习成绩占30%,线下课堂成绩占30%,线下实践教学占10%的课程考核模式,让知识的魅力、道德的养成、思想的感染贯穿在线上线下全过程,同时也把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注度从考试转移到了平时的学习过程中。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统筹:尹来 游曼妮

执行统筹:董晓妍

采写:南都记者 孙小鹏 董晓妍 实习生 余文诗 严一涵 通讯员 粤教宣 吴立坚 李伟苗 华维勇 陈芃辰 孟楠 廖晓键 曾献尼 龚慧枫

摄影:冯宙锋 部分由通讯员供图

编辑:董晓妍

12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