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4月27—29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在惠州罗浮山开幕,粤港澳医药界专家代表考察南药产业,罗浮山国药发展以及中医药传承创新备受关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孙达,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段宇飞,惠州市副市长陈高燕,博罗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黄松茂,以及来自粤港澳三地和广东省各地政府以及中医医疗、教育和产业界代表等约300人参会。
大会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主治医师艾香英等9名“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葛洪奖”获得者颁奖,并进行了“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捐赠仪式,同时举行了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合作项目签署仪式,广东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多家单位、企业和机构等现场签署了21个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合作项目。
本届大会以“后疫情时代中医药的使命和担当”为主题,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产业发展,致力于将大湾区建成一个世界级、高水平的中医药健康湾区。会上,罗浮山国药总工程师廖志钟作了主题为《后疫情时代中医药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思考》主旨演讲,获得了与会嘉宾的肯定,罗浮山国药的发展以及中医药传承创新备受关注。
会议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及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各地政府和中医药教育、医疗和产业界代表实地考察参观了罗浮山国药总部及罗浮山百草油历史文化长廊。
据了解,1600多年前,葛洪被罗浮山得天独厚的药用植物资源吸引,在罗浮山结庐隐居修丹炼药,著书立说,留下了大量宝贵的传统中医药遗产。始建于1970年的罗浮山国药传承葛洪医药遗产,不断挖掘和继承古代医药精华,利用罗浮山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研制及生产出罗浮山百草油、罗浮山风湿膏药、罗浮山消炎利胆片、罗浮山宫炎平系列、罗浮山复方风湿宁系列等180多个品种,闻名遐迩的罗浮山百草油,正是从这里走向海内外,其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惠州市副市长陈高燕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惠州市大力实施“地道南药在惠州”工程,打造并推广省级南药产业园等近百个中药材种植基地,在全省率先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全覆盖,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等“六进活动”。以中医药事业为核心的生命健康产业与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两大支柱产业共同构建了全市“2+1”现代产业体系。下来,惠州市将继续弘扬中医药文化,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努力为大湾区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做出惠州贡献。
此次大会上,包括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粤澳合作中药制剂发展项目、粤港澳惠州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建设等一批重磅项目签订合作协议,涉及中医药人才培养、基础研究、临床技术、医学转化和中医药标准研发等多个领域。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黄海林 通讯员刘宠龙
编辑:黄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