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红线”下,Top20房企9家零踩线,这个指标最难降

南方都市报APP • 奥一新闻
原创2021-04-30 19:27

自“三道红线”监管新规公布以来,降杠杆、降负债便成为了房企的共识。

2020年8月,监管部门提出了“三道红线”的融资新规,对房企有息负债进行管控。按照三道红线指标: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净负债率不得超过100%;现金短债比要大于1倍。依据触线情况,房企被划分为红、橙、黄、绿四,分设定有息负债增速阈值。

根据规定,如果三道红线全部触及,房地产企业的有息负债就不能再增加;触及两条,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5%;触及一条,增速不得超过10%;均未触及,不得超过15%。

新规出台数月,不少房企都交出了自己的2020年度成绩单。根据奥一新闻统计的20家重点上市房企数据,截至2020年末,有9家房企进入“零踩线”的绿档行列,同时,实现降的房企有9家。

三道红线排名.png


Top20房企中9家“零踩线”

在20家重点上市房企“三道红线”指标中,绿企业有9家,黄档企业有9家,红档企业有2家,分别是中国恒大和绿地控股。

9家绿档房企中,世茂集团、中国金茂2家房企从黄档转为绿档,值得注意的是,金科集团实现三连降,从红档降至绿档,成功跻身“零踩线”行列,降负债成效显著。

而半年前,金科集团仍处于“红档”。根据金科集团半年报数据显示,其剔除扣除预付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4.08%,净负债率为124.62%,现金短债比为0.98,三道红线全踩。

但不可忽视的是,绿档房企中有不少是擦线降,部分数据相当靠近监管临界值。据奥一新闻统计,20家上市房企中,有3家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在69%-70%之间,有6家房企的现金短债比在1.0-1.5之间,有再触线的风险。

剔预资产负债率仍是房企难题

从净负债率来看,20家重点上市房企中,除了中国恒大、绿地控股两家“红档”房企的净负债率大幅超越100%的红线,其余18家房企均处于红线内,并且大部分维持在70%以下的水平,风险相对可控,其中万科、中海地产、华润置地、招商蛇口的净负债率不到40%。

与净负债率情况相似的是,20家重点上市房企中,除两家“红档”房企外,其余房企的现金短债比均大于1倍,完成达标。龙湖集团的现金短债比最高,为4.24倍,短期债务风险较小。

相比净负债率、现金短债比,房企的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仍为“老大难”,是“三道红线”中最难优化的指标。据奥一新闻统计,20家重点上市房企中,11家剔预资产负债率超过70%,越过红线。此外还有3家房企剔预资产负债率在69%-70%之间,触线风险较大。

克而瑞认为,现金短债比可通过加快资金回笼、将短期债务置换为长期债务等举措实现,改善难度最小;净负债率需通过降低有息负债规模、扩大盈利增加权益等实现;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还需要适度增加预收款来有效改善,难度最大

不少房企管理层也曾坦言,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的优化有一定难度。

阳光城执行董事长在业绩会上表示,关于扣除预收款的负债率这个指标,这是困难比较大的一个指标,要尽快地在第一个五年计划里面实现降到70%以下,实现三道红线全面的达标,很多企业跟阳光城一样,调整这个指标的困难都比较大。

绿城中国执行总裁耿忠强曾表示,剔除预收款项后资产负债率的优化有一定的难度,但绿城已经有向好的态势。

剔除预收款项的资产负债率过高,说明房企的有息负债占比过高,反映了房企存货周转偏慢、债务负担较重等问题。华创证券认为,如要改善该指标,房企需要提高存货周转率,扩大预收款规模,加快销售速度,同时杜绝捂盘惜售行为。

房企积极降满足监管要求

在“三道红线”的高压下,过去一年房企把降杠杆、降负债当做重点任务,通过多种渠道改善自身财务结构,包括控制拿地规模、加大销售促回款、IPO、分拆子公司上市、发行永续债等措施。

以融创中国为例,截至2020年末,融创中国成功从“红档”降至了“黄档”,仅剩剔除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未达标,降杠杆成效显著。

据中指院统计,融创中国2020年全年拿地金额为695亿元,拿地面积为1304万平方米,两者同比均大幅下降。融创中国2020年新增土地储备约为587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1.05%。

同时,去年8月,融创中国旗下融创服务正式递交了上市申请。

2021年1月22日,融创中国发布公告称,计划于2021年2月21日提前一年赎回2022年2月到期、票面利率7.875%之美元债。据统计,融创中国于2020年3月、10月、12月分别回购1.48亿、3000万、3.18亿美元债。此次提前偿还2022年2月到期的8亿美元债后,已经在一年内累计提前偿还近13亿美元债券。

在上述多种措施作用下,融创中国快速优化资本结构,成功脱离“红档”行列。

通过分拆子公司上市来去杠杆、加权益的不只有融创中国,2020年大型房企纷纷加速拆分上市,包括世茂集团、金科集团等。据克而瑞统计,2020年8月以来,房企分拆旗下业务上市成功的企业有14家,远高于以往水平。

进入2021年,新希望地产、中骏集团、领地控股、越秀地产、新力控股等多家房企亦分拆旗下业务赴港上市。克而瑞统计显示,截至今年3月26日,已有8家房企分拆业务赴港上市。

4月15日,阳光城发布了《关于分拆所属企业到境外上市的公告》,公告指出,公司拟分拆旗下物业管服务企业阳光智博生活服务赴港上市。

除了分拆子公司上市外,资产出售也被认为是较为直接有效的“去杠杆、降负债”方式。

以富力地产为例,其在2020年的年报中指出,通过合理的购地策略、战略性的资产出售、集团层面的股份增发等措施,公司2020年总负债下降374亿元,净负债率大幅下降69个百分点至130%,在减少负债、提升现金流方面取得显著效果。

富力地产董事长李思廉在业绩会上表示,若价钱合适将继续出售资产,包括部分开发项目的股权等,截至2020年底,富力集团的库存现货有600亿,未来也会积极变现,以配合降低三条红线。

总的来看,在“三道红线”监管指标下,目前房企大多开始通过各种措施改善自身财务状况,已有部分房企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些房企主要是通过财务手段来优化负债指标以达到监管要求,但实际上公司的财务压力仍较大。

房企释放三道红线降时间表

在行业普遍加速降步伐的压力下,今年各大房企都给出了降时间表。

恒大董事局副主席兼总裁夏海钧在业绩会上表示,未来三年,恒大仍将开足马力降负债,目标是有息负债于2021年6月30日将降至5900亿以下,2022年6月30日降至4500亿以下,2023年6月30日降至3500亿以下。

针对“三道红线”达标时间,恒大计划在2021年6月30日将净负债率降至100%以下,2021年12月31日现金短债比达到1以上,2022年12月31日将资产负债率降至70%以下,全面达到监管要求。

万科方面,万科董秘朱旭在2020年度业绩推介会上表示,目前,万科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为70.4%,尚踩中一道红线,距离回绿仅“一步之遥”,公司有信心在今年年底实现“三道红线”全部转绿。

中南建设董事兼总经理陈昱含在业绩会上就“三道红线”问题表示,中南建设属于非债务性驱动公司,三道红线出台之前,公司内部主张已“不谋而合”。从“三道红线”全踩,到目前降至“黄档”,中南建设保持持续“降负”态势,有信心最晚明年底实现“三条红线”达标。

绿城中国执行总裁耿忠强表示,公司会整体把控融资和降负债,争取未来2至3年,公司三条红线进入绿档。

Top10房企中“三道红线”全踩中的“红档”房企绿地控股则表示,公司将会按时间表节点完成三年降目标。

同样属于“红档”房企的富力地产,明确将在2021年的未来9个月会降1到2道红线,到2022年底,实现“三道红线”完全达标。


奥一新闻记者 林思思

编辑:林思思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