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崭新的黄色工服,反复检查身上佩戴的工牌是否摆正,今年48岁的肖光海显得局促且紧张,他不善言辞,从未接受过采访。“听说要接受采访,肖工特别紧张,我们都帮他疏导了很久。”正威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聂杨说,“他的工作是制模,平时工服都是脏的,今天专门换了一身新工服。”
说起自己的经历,总是三言两语简单概括完,但一说起业务技术,他立刻变得滔滔不绝。制模这份工作,肖光海已经从事了29年,技艺早已炉火纯青。他如今是正威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威”)生产技术部样品组的组长。
肖光海在车间制模
车间是他得心应手的“战场”,从2003年到2021的这十几年间,他屡屡突破技术瓶颈,制作插头样品上十万个,为正威取得20多个国家安规认证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向世界证明了“深圳品质”“中国品质”。今年,肖光海荣获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其实我做的都是本职工作,没有什么好自豪的。”
踏实稳重的“老黄牛”,几十年如一日实干苦干
肖光海从1992年开始从事制模工作,1997年12月进入正威科技公司工作至今。最初的正威在光明区红星村建厂,当时只是一个小代加工厂,一共只有20多个工人,两栋厂房,三个车间,有时甚至会因为没有发动机耽误生产。而现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威从不知名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世界500强企业,营收达到6000多亿元。
在生产一线担任制模员近三十年,肖光海始终坚守岗位,从一名普通技工成长为了制模“扫地僧”。但不管外界如何变化,肖光海都还是“老样子”。每天早上八点,他便早早来到样品室,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图纸,根据要求在上千个模具里挑选出对应的模具,投入到制模工作当中。
一个样品制作至少需要两小时,要求高的所费时间更久,肖光海总是一个人在样品室里埋头工作,数十年如一日。“魔鬼藏在细节里,在制作的过程中,最难的部分就是确认好模具的尺寸,然后打端子,一定要非常精准,否则就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肖光海说。
肖光海在车间制模
“肖工一直在生产一线坚守,他在模具制造样品生产领域的地位就相当于‘兵王’。 ”正威科技公司总经理罗曦说。然而肖光海却把自己比作“排头兵”:“这个岗位就是要在面对新标准、着手打造新产品的时候冲在最前面,你不知道会有什么问题,会出现什么情况都是在意料之外的,我要做的就是去及时解决这些问题。”
攻坚克难的“排头兵”,让中国插头走向世界
样品室的模具柜上标注着国标、美规、日规、欧规等字眼,这都是按照各国不同标准做的分类。制模时,各国标准不同,使用的原材料、模具尺寸,参照的TS要求,都有差异。
样品是客户与公司连接的第一桥梁,也是展示公司实力和水平的关键环节。要让产品走出国门,被更多国家认可,首先要根据不同国家的要求制定模具和样品,得到相应国家的质量认可。拿到不同国家认可的“敲门砖”后,才能争取客户的认可。要通过这两道关口,难度可见一斑。
而肖光海一直都在插头样品制作的第一线。正威在进入日本市场时,为了得到索尼的认可,他带领模房和样品组进行了大量的测试和试验。当时的难点主要在于铆接上,即装置的电源线铆接口,索尼要求用钳子反复弯曲不能发现裂口,这对拉丝横截面精细程度、操作的温度控制都有严格的要求。“他们是用十倍的放大镜来检查的。”肖光海说,“铆接是最关键的,决定了产品的发热程度和性能的稳定性。”
在样品经过认证后,产品将投入试产,肖光海是对样品生产最为熟悉的人,需要在试产流水线上全程跟进,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不断改进后才能正式大批量的生产。2003年至2021年,肖光海制作的插头样品取得了20多个国家的安规认证,得到了美的、格兰仕、创维、三星等公司的认可,其作品在正威科技的多个分子公司展区参展。
样品制造的“百科全书”,热心传承续写匠心
作为插头样品制造者,肖光海是样品组公认的“百科全书”,只要遇到了样品制造的技术问题,“问肖工准没错”。在部门外,也有希望学习技术、了解产品的人员专门转岗向肖光海求教。“像是有些业务部不熟悉产品的,会专门到他的部门学习一到两个月再开展工作。”罗曦介绍道。
肖光海不仅负责新产品开发制样,还与工程部完成公司内部端子铆接高度及压力测试标准450多项,如南非插头AW132A,巴西AW603等。“做事的时候是没有其他想法的,只能想着手里的事和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肖光海说,“细心是这个岗位最重要的品质,现在能沉下心来的人越来越少了,干得久的可能也就做上4、5年。”
千万次实践,数年打磨,肖光海不只是一名制模员,还是一位将插头模型做成“艺术品”的匠人。现在,肖光海将一部分精力用在了“带徒教学”。看着样品组的学员们很快奔赴各自的岗位,他说,“为公司输送更多专注、勤奋的年轻血液是应该的,也希望有人能把手艺传递下去。”
统筹/邱墨山 文/袁冰清
编辑:李晓慧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五一”专题| 奋力新征程,劳模精神耀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