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咖啡厅、购物中心、书店等场所,未经授权公开播放音乐,可能“吃”上官司。近日,第十二期E法数字音乐论坛在北京举行,围绕“数字音乐公播需要怎样的法律环境”,多位专家进行了分享。
从事版权工作的陈凯指出,音乐行业普遍面临的“版权意识低、维权成本高、侵权成本低、数据不透明”痛点,在公播行业尤其突出。
公播音乐市场蓝海成巨头必争之地
2018年,音乐人林海起诉海底捞未经许可在门店播放其创作音乐,使得公播音乐版权问题受到关注。这起官司以双方达成和解告终,但类似的维权案件不断出现。
南都记者注意到,去年8月,音著协诉南通一购物中心擅自播放其代为管理的《越爱越难过》等歌曲,获赔1万元。
什么是公播音乐?这可以理解为公开播送或公开传播的音乐。VFine Music合伙人、高级副总裁陈凯说,在一个小超市、飞机游轮等场所都可能涉及公播环境音乐,范围很广。如果这些数量庞大的公播音乐使用者能获得合法授权,对于创作者来说收入会大大提高,行业也会迎来市场繁荣景象。
他以不同类型客户需求进一步介绍,对小型商户而言,如果侵权成本高可能就不会在版权上有所投入;中小企业有需求,但更倾向于“价低者得”,不在意播放什么类型的音乐;还有一类客户具有版权意识,希望通过音乐的独特设计提升用户体验,进而为品牌创造更大价值。
当下,线下公播音乐市场越来越受到资本关注。
去年4月,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宣布投资线下公播公司“瑞迪欧”。交易完成后,双方将进一步共同探索公播音乐市场蓝海。据悉,TME将为瑞迪欧提供更丰富多元的内容曲库,“瑞迪欧”覆盖数十万个线下门店则为TME提供创新的宣发方式,增值优质的音乐内容。
在陈凯看来,在线音乐市场进入饱和状态,或平台发展步入瓶颈期后,线下公播音乐市场将成为巨头的必争之地。因为音乐只有广泛地被用户听到,才有可能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
新著作权法实施后,侵权成本增高
“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公播场景远比大家想象的多”,上海瀚元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智功在论坛上提到,车展、主题乐园、酒店、美容院、健身房甚至跳广场舞都会遇到公播音乐。
“但很多场景下,使用者并未获得权利人的真实授权,所以大家听到的公播音乐是盗版的。”他说。
需要注意的是,商家从音乐平台付费下载了相关歌曲,如果公开播放仍需获得著作权人许可,支付合理的使用费。
为何公播音乐侵权事件频发?赵智功认为,这与使用者版权意识较低,以及难以接触到相应的授权渠道有关。中国政法大学助理教授任启明指出,版权保护难的一个原因还在于,与传统的有形财产不同,版权作为无形财产不具有消耗性。
“一瓶水我喝了其他人没法再喝,但一首歌我听了并不影响他人继续欣赏。”在任启明看来,音乐如果不被复制、传播就无法创造价值,但如果对任意复制行为不加以规制,就无法保护产权,这是根本难题。
“当我们讨论知识产权保护的时候,不要忘了社会竞争和个人竞争之间的矛盾。”任启明说,从社会运用量角度来说,免费作品可获得最大的运用量,进而创造更多价值;但如果没有好的报酬回馈,就很难激励更多投资人、创作者投入创作。
他指出,当前“事先授权”和“事后付费”两种路径各有利弊——在事先授权模式下,如果商户想循环播放一个曲库的歌曲,很难做到一一向权利人获得授权;另一种模式则面临事后执行的成本问题,因为现实中基本不可能检查所有商店有无征得授权及付费。
如何解决其中的矛盾?任启明认为,应有一定程度的责任规则和豁免机制,在此基础上讨论对一些大型公播场所的侵权行为采取维权措施。
“音乐行业普遍面临‘版权意识低、维权成本高、侵权成本低、数据不透明’的痛点,在公播行业尤其突出。我们希望有好的方法来解决,而法律是必不可少的。”陈凯在会上说道。
他注意到,新修的《著作权法》将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新增惩罚性赔偿条款——“对于故意侵权,情节严重的,可以适用赔偿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这将大大提高侵权违法成本,行业付费音乐意识也会逐步增强。”陈凯说。
采写:南都记者李玲
编辑: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