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做盲目的键盘侠?黄征宇:独立思考助你跳出从众困局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1-05-03 20:16

你有多久没有倾听内心的声音而只是被动地回应外界?有多久遇到问题不是寻求解决办法而是先宣泄情绪,陷在情绪的漩涡里不能自拔了?

我们做惯了盲目的键盘侠、吃瓜的群众、被割的韭菜,太容易被带节奏,陷入他人的煽动中。我们绝大多数的决定看似独立,实则被动、从众、冲动甚至情绪化。要解决这一切问题,要破局跳出困境,唯有独立思考。

近日,黄征宇新书《独立思考:谁在影响谁》(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发布会在腾讯会议平台举行。多位作家、媒体人录制视频鼎力推荐。拙见文化平台创始人、总策划田延友主持了新书发布会,并与作者黄征宇就如何“独立思考”、怎样“独立思考”进行了深度对谈

image001.png

独立思考,世人皆需

《独立思考:谁在影响谁》是樊登推荐的终身学领导者、畅销书《终身学:哈佛毕业后的六堂课》《思维故事:掌控人生剧本》《征途美国:站在金字塔尖看美国》作者、“终身学·超越成长营”导师黄征宇的又一全新力作。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营销学博导郑毓煌引用国学大师陈寅恪的名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认为独立思考对每个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千千万万人最缺的,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到大家。

著名媒体人、时事评论员、专栏作家、锦绣麒麟传媒创始人杨锦麟认为,黄征宇这本书的书名叫《独立思考》,其实是给中国的读者提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话题,从专业角度给我们提出了独立思考的必要性。我们都知道,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本身要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辨、独立的立场。独立思考的时空条件是需要努力争取的,如果没有的话,一时表达不了的话,那我们就可以充电,可以继续思考。有朝一日,当独立思考成为这个民族的思考惯,民族的希望应该会比现在还要大。

终身学,融合践行

黄征宇是一位拥有足够巨大“正能量”的终身学领导者、践行者,2018年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终身学:哈佛毕业后的六堂课》后,在此基础上继续发掘,亲身实践,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方法论,即关于“思维故事”这个概念的深入和拓展。由此在2019年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了《思维故事:掌控人生剧本》一书。

2021年出版的新书《独立思考:谁在影响谁》,依然延续了他不断突破自我、奋发进取的人生理念。《思维故事:掌控人生剧本》是对《终身学:哈佛毕业后的六堂课》的实践延续和理念提炼,《独立思考:谁在影响谁》又把《思维故事:掌控人生剧本》从个体的层次提升到群体的层次。

处于人工智能时代的人们应更侧重于对自身潜力的挖掘,通过改写自己的思维故事乃至群体思维故事,实现丰富人生,绽放自我,领导群体,不断成长。

黄征宇表示,每个人都有机会不断改善和提升自己的思维故事,获取更完整的、幸福的、成功的、有意义的、造福自己及他人的人生。当你在完善自己个体思维故事的同时,也有机会了解他人的个体乃至群体思维故事,践行终身学理念的你一定会与相似的个体和群体有所共鸣,成为更好的同伴团体,从合格领袖的角度审视自己,更好地帮助自己和他人成长。

回顾几年间的这三本书,黄征宇有着自己的逻辑理路,更有着对人生、社会乃至世界逐步加深的体悟。田延友提出,如果用酒、咖啡、茶来对应这三本书的话,应该如何安排?黄征宇表示,2013年“休息”了一年,陆续向东西方一些顶级专家学,组成了真正属于自己、可以终身学的人生课程,用于打破人生不断循环的“坏唱片”,从警醒的角度来说《终身学》好比咖啡,提神醒脑;这段经历也让自己融合东西方关于六方面的不同见解,结合“启发模式”,提炼出“思维故事”这个概念,所以《思维故事》一书如同饮茶,可以一品再品,每遍都有不同滋味;《独立思考》则侧重于改写思维故事时处理与外界、与群体思维的关系,看到了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双重性矛盾是如何影响我们行动的,如何影响国家、民族间关系的,让自己看待整个世界的眼光和视角都不一样了,所以如同红酒,回味悠长。

思维故事,掌控人生

《独立思考:谁在影响谁》一书中引入“群体思维故事”概念,从个体与群体互相影响的视角,讲述如何站在合格领袖的角度独立思考,兼顾内外成长,审视和推动个体与群体思维故事的发展,从而更有机会完善个体,成为引领群体发展的合格领袖

本书和作者之前的《思维故事:掌控人生剧本》都是从“思维故事”角度出发的。相对而言,《思维故事:掌控人生剧本》更为侧重于个体的思维故事,本书则侧重于群体思维故事以及个体与群体互相影响。

黄征宇表示,本书确实是与《思维故事:掌控人生剧本》一脉相承的。之所以在《思维故事:掌控人生剧本》一书中首次提出“思维故事”的概念,就是注意到每个人的观点、想法、惯和行动背后,都关联着属于自己的思维故事,它影响着我们怎么看待自己、他人以及世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故事,于是造就了各自不同的人生。群体不同,所处的时代、地域、文化等不同,自然也就有着不同的群体思维故事。

了解个中原理之后,就可以通过科学的方式,改写和完善 “思维故事”。个人可以在父母、情绪、幸福、成功、多元、同伴六个方面予以改善,群体自然也可以。但要改善群体思维故事,尤其需要个体学会独立思考,成长的核心就在于真正认识和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故事,也在于学会多元化地了解他人的思维故事和看待自己的思维故事。

田延友就如何实践提出,如何克服自身的懒惰和积,坚持下去、改写下去?黄征宇告诉大家,科学研究已经发现,自我的表面感觉与身体的反应会不一样,比如人在享受美食时与运动锻炼时带来的感受不一样,但身体会选择运动的感受,更倾向于给身体带来好处的“好的能量”。在此意义上,真正的自由并不是那种随心所欲的完全自由,而是自己能选择自己想做的,也能做到规避自己不想做的,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独立思考。

双重性矛盾与博弈

田延友在访谈中提到,个体属于群体,那么如何才能保持不受群体影响而独立思考?

黄征宇表示,个人利益最大化与群体利益最大化之间的矛盾、个人思维故事与群体思维故事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双重性矛盾。个体利益最大化与群体利益最大化是永远存在的根本性矛盾。当人类以个体存在的时候,在自然界中是相对弱小的。为了更好地生存、繁衍,个体汇聚成群体,互相帮助,互相竞争,由此也就产生了双重性矛盾。人类逐渐意识到,为了让自己的个体利益最大化,需要维持群体的存在,需要和其他个体合作,为群体付出。正是因为群体的强大和高效,才使得人类能够从物种进化的荆棘丛林中,创造出辉煌的文明并传承至今,但个体利益最大化也会让群体的流畅运转不断出现挑战和障碍。

每个个体都想要获得更多,但往往会损害其他个体乃至群体的利益,而每个当前的制度都需要在其中寻找平衡点。这么说并不代表这个世界就不存在对错,人要对客观世界产生反应,就必须有思维故事,而现阶段的思维故事确实也是最适合我们的,我们就是根据这些的思维故事去适应和推动当前的客观世界,但更应该认识到的是,对错的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双重性矛盾。

内外兼顾,避免失衡

黄征宇谈到,外在成长给当下的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利。它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技术发展,使得人类进入了物质空前丰盛的时代,体验到更多的产品、服务以及其他福利。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也在凸显,田延友注意到《独立思考:谁在影响谁》第二章讲到“成长的失衡”。那么,什么叫做成长的失衡,是只追求金钱身份地位吗?真正的内外成长是什么?

黄征宇表示,成长的失衡是指过度注重外在成长,尤其是经济上的成长,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任何个体在追求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情绪、思维、品德等内在世界的充实与成长,社会、国家也是如此。时代快速变化对内在成长产生了巨大挑战,出现了“选择自由”的谬论。

面对食物成瘾、购物成瘾、药物成瘾、娱乐成瘾、色情成瘾等社会现象及问题,个体需要学会独立思考,认识到自己拥有选择,也具备能力选择,兼容并蓄,去芜存菁,从而做出“对的选择”——哪些是可以拥有的思维故事,哪些是需要改写的思维故事。

黄征宇认为,认识和善用思维故事,才能克服内心焦虑,实现真正成长。所以在这一意义下,独立思考的人就不会如同那些追赶潮流的人、那些深陷“选择自由”的谬论而无法自拔的人那样,会清醒地认识到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真正的成功是内在成功而不是外在成功。只有这样才能带给自己内心的安宁,并且能有机会影响到身边的人,影响到群体。

编辑:黄茜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