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微信发布《2021五一中国人“撒欢”报告》。数据显示,5月1日至5月4日,全国微信运动日均总步数达2.72万亿步,相当于往返月球1947次,往返火星13次。
“红色旅游”、免税购物成五一出行新风潮,也有不少用户选择在视频号中“云游”祖国大好河山。此外,北上广旅游收入的恢复情况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南方地区旅游市场复苏较快。
图片来源:新华社
90后担任出游主力,“躺吃旅游”成新热点
5月1日至5月4日,约20000名用户“喜提”微信运动最高步数,至少有一天达到98800步。当中,80后、90后占比过半。
携程数据显示,在今年“五一”出游人群中,90后占比达37%,成为绝对出游主力,“80后”位列第二,占比27%,而00后也成为出游人群中不容小觑的群体,占比达到21%。
有人选择暴走旅游,也有人选择宅家空调。在微信运动用户中,有近50万人在“五一”期间每日步数不过百,90后、60后分列前二。
微博热搜榜上,“‘五一’酒店订外卖涨2倍”这条热搜,呈现出年轻人出游的真实状态。据饿了么“五一消费报告”,5月1日-5月3日,全国外卖订单量同比显著增长,其中酒店、景区外卖订单均增长两倍以上。随着年轻消费者对旅游舒适感愈发重视,一种“宅”在酒店的“躺吃旅行”方式成为热点。
国内旅游人次达2.3亿,红色旅游成亮点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2021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3亿人次,同比增长119.7%,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103.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32.3亿元,同比增长138.1%,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7.0%。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未发生疫情通过文化和旅游系统传播事件。假期游客满意度达84.8,处于“满意”水平。假日市场信息和数据表明,旅游业迎来了疫情防控和全面复苏的战略转折点。
恰逢建党一百周年,劳动节连着青年节,红色主题游受到游客热捧。“五一”期间,以红色文化为主的名人故居类景点,尤其受到年轻人青睐,门票订单量同比2019年增长859%。
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显示,53.9%的游客认为红色景点场景设置有新意,52.3%的游客认为红色文化讲解和传播有创新,51.5%的游客认为文化活动有创新,29.0%的游客认为科技应用有创新。
直播拉动线下旅行,微信视频号旅游主播数量猛增
微信视频号首次开启“云旅游”专题运营,对比节前一周(4.26 - 4.30),“五一”期间,在视频号中开播的旅游主播数量猛增6.7倍,总开播时长增长至601%。其中,共青团中央视频号在5月4日当天的直播收获了868万直播观看人次,7224万点赞。
更有不少人通过视频号直播“Pick”今年“五一”的出行目的地。2020年起,为帮助文旅产业尽快从疫情的重创中恢复,微信联合腾讯文旅研究院共同发起“好看中国” 城市名片计划,通过视频号展示城市、景点形象,至今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黑龙江、河南等省市落地,以内容与生态带动产业复苏。
在此背景下,各个城市旅游数据都十分抢眼。根据同程旅行的数据,郑州、广州、武汉三地的景区预订热度更是同比2020年上升超过10倍。其中郑州的景区预订热度同比2020年增长1518%。而武汉的预订热度相较疫情之前的2019年,也大涨300%。
北上广旅游经济恢复力突出,游客“南下”居多
整体来看,拥有更多高消费人群的一线城市,今年“五一”旅游收入的恢复情况好于全国平均水平。数据显示,北京2021年“五一”旅游总收入9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恢复到2019年的86%;上海的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旅游拉动消费约400亿元;深圳的情况显示,“五一”旅游总收入23.41亿元,较2019年可比口径增长10.42%;广州“五一”实现旅游业总收入 88.96 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3.7%。
从区域看,南方地区假日旅游市场复苏相对较快。东部沿海城市、南方城市群和中西部枢纽城市,头部旅游景区、主题公园、历史文化街区、商业休闲街领跑假日旅游市场,中西部旅游市场热度攀升。
大数据监测显示,劳动节假日期间游客接待量位居前列的省份有:广东、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四川。游客净流入位居前列的省份是:安徽、广西、四川、山西、福建、湖南。劳动节假日期间,游客“南下”特征较为明显,位居游客净流出前列的省市是:广东、河南、江苏、山东、云南、北京。
5月1日下午,广州上下九步行街人头涌动。
此外,免税购物对于游客的吸引力也大大增加。《关于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的公告》自2020年7月1日正式实施后,游客赴海南购物热情持续走高。今年五一第一天,海南免税购物的消费热情就已到达高峰,比起2020年5月2日的顶峰,提早整整一天到来。峰值当天的消费金额也同比上涨350%。而澳门作为今年最热门的出境游目的地,微信支付的交易金额相较去年国庆涨幅也达到了293%。
采写:南都记者马宁宁 实习生谢绿露
编辑:田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