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星空为景、10000平方米天然崖壁为幕,五丁开山、秦统六国、诸葛立关、蜀汉北伐、姜维守关、诗词盛唐、李白叹关、盛世中华等风云典藏在巍峨的剑门蜀道依次展开,这便是全国首个实景崖壁灯光演艺秀《剑门长歌》。相距不远,作为乡村振兴“秦巴山区样板”的双旗美村也正式开园。坐落于剑门山下,蜀道原乡双旗村正焕发新颜:田连阡陌,屋舍村落,百亩花海竞相开放。
双旗美村鸟瞰图
4月27日至28日,“走进新国企——华侨城集团乡村振兴专家、媒体调研活动”在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剑门关举行。调研期间,华侨城集团旗下西部集团打造的全国首个实景崖壁灯光演艺秀《剑门长歌》和“100个美丽乡村”计划的又一创新力作“双旗美村”两大全新产品重磅亮相。南都记者也随团走访华侨城集团旗下剑门关景区、翠云廊景区、双旗美村等文化和旅游项目,通过参观调研、主题分享等形式,就新时期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等议题展开交流和探讨。
如果说,《剑门长歌》演绎出了蜀道里的荡气回肠,那双旗美村则勾勒出藏在蜀道乡野里的柔情浪漫。这一刚一柔,借文旅赋能,深企华侨城在让西部乡村振兴的画卷更多彩。
《剑门长歌》点亮川北夜间文旅经济
万平崖壁变身10K巨幕 带来者“穿越”2400年
能想象亿万年前的陡峭崖壁,竟然变身成了10K巨幕?在以“峥嵘崔嵬”为代名词的剑门关崖壁上,一场绝版光影秀正在上演:万平的崖壁演绎着。
《剑门长歌》
剑门蜀道的风云,从五丁开山、秦统六国、诸葛立关、蜀汉北伐再到姜维守关、诗词盛唐、李白叹关,最后切换至盛世中华,每一幕光影场景都尤为震撼。而与崖壁相对应的剑阁,则同步上演着戏剧与舞蹈,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令人拍手称奇。
4月27日晚,由华侨城西部集团历时2年多精心打造的全国首个实景崖壁灯光演艺秀《剑门长歌》正式开演。该项目由互动游乐区和演艺观赏区两个区域组成:互动游乐区借助全息投影、声效互动等科技手段,以戏剧、舞蹈、音乐等艺术载体,将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植入13处光影互动游乐中;演艺观赏区以关楼为核心,深入挖掘活化蜀道、诗词、民俗等历史文化,充分利用景区内建筑、岩体、树木等载体,通过真人实景演艺和崖壁裸眼巨幕3D电影,让游客“穿越”2400年的剑门蜀道风云。
“《剑门长歌》是华侨城西部集团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意见和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是剑门关华侨城助力四川省‘大蜀道’文旅品牌建设的积极创新,也是为献礼建党100周年而打造的红色旅游产品,不仅将激活广元乃至川北夜间文旅经济,也将成为助力剑门关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一个新引擎。”剑门关华侨城总经理刘国旌介绍道。
《剑门长歌》开启常态化演出,标志着华侨城西部集团在剑门关打造的“行天险蜀道、游雄关剑门、观《剑门长歌》”的“白+黑”文旅新产品矩阵基本成形。
四川广元剑门关
而与剑门关一脉相承,同为国家级景区的翠云廊也是蜀道上不可多得的宝藏地。翠云廊古称剑州路柏,民间又称“皇柏”,亦称“张飞柏”,是古蜀道的一段,以剑阁县部分为主体。走入翠云廊,会被这里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柏林所震撼。联动剑门关,两者都在向外界诉说着蜀道的魅力。
正因为剑门关的特殊位置,它也正是华侨城西部集团大蜀道、大秦岭全域旅游战略新格局的重要节点。自2018年接手管理运营剑门关景区以来,华侨城西部集团围绕“天险蜀道、雄关剑门”谋篇布局,依托当地蜀道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丰富的文旅资源和“大山大水大森林”独特的自然生态优势,规划“自然景区+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康旅度假+文化演艺”五大产品功能板块,稳步推动剑门关从单一人文自然景区向全域旅游目的地转型升级。
《剑门长歌》点亮仪式
随着“十四五”规划纲要“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以及四川省“十四五”规划“促进巴蜀文化繁荣发展,建设文化强省”的提出,华侨城将继续发挥产业资源优势,通过文化体系构建、博物馆展陈活化、诗词文化空间打造、文创产品开发、文化体验互动、文化品牌塑造六大工程挖掘大蜀道文化内生价值,并通过剑门关景区及拓展区、剑州小镇、乡村旅游示范带、汉阳特色小镇、剑山旅游度假区五大板块进行空间布局,加强剑门关、翠云廊等国家级景区联动,推动剑门关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加速迈进。
办实事开新局,打造蜀道上的“温柔乡”
挖掘乡土情,以科技金融为双翼
而另一个与剑门关相承接的,便是剑门山脚下的温柔蜀乡。剑门山下,田连阡陌,当中的百亩花海是双旗村村民种下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剑门关镇西北部,这里曾是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两条千年古道交汇的重要节点,也因险要的地理位置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双旗美村
而如今,双旗村变身“双旗美村”,一幅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乡村振兴美好生活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双旗美村的开放,是华侨城“100个美丽乡村计划”的重要项目之一,也是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华侨城集团知行合一,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妥难事、办成实事,持续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实践。
很难想象,两三年前的双旗村,还面临着人口流失、文化衰败、产业凋零等问题。深挖乡村的“烟火气”,是华侨城进驻剑门关后给双旗村提出的第一个方案。为留住乡村的风物人情,保存好人们的乡愁记忆,华侨城及其合作团队,扎根双旗500多天、走访200余位村民、展开深入采访60余次、发掘山村文化40余项,然后将这些文化进行保护传承与活化创新。
“镰刀、耕犁、石磨、碓窝……这些是过去剑门山民家家户户常见的生产生活工具,2019年开始,我们通过深入挖掘蜀道农耕原乡文化,将山村生产、生活、生态方式转化为体验项目和旅游产品,打造富有秦巴山区特色的研学教育基地,无论是学生、亲子家庭,还是企业职员、公务员,在这里都可以体验到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在乡村记忆馆,同时也是村委办事处所在地,剑门关华侨城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这里已经成为外界了解双旗村人文历史的一个窗口。
双旗美村
基于双旗村的良好生态资源,华侨城还开发了山花烂漫游花艺体验课、自然生态教育课等系列研学课程,并与优质研学机构、园艺机构、美食机构合作,携手多方复苏农耕记忆、活化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当地生态资源的价值,力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合一。
双旗美村——网红打卡点“天空之镜”
在高效的政企联动合作机制上,景区提档升级,美村加速落地。得益于当地政府为镇村企关系协调、资源获取、基础配套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供的相关保障,2019年10月,双旗美村启动首开项目剑溪谷的建设,项目用地规模约667亩,其中示范区约246亩,带动区421亩。依托小剑山崖壁的稀缺景观资源和山、溪、田、居等良好的生态本底,华侨城打造了望崖轩餐厅、阡陌里·剑山居民宿、星空营地、时光乐园、萌宠乐园等业态,打造涵盖吃住游购娱全方位的乡村旅游体验。
村子美了,旅游火了,村民的日子也甜了。“华侨城来到这里后,带来的最大的改变就是对村子里闲置资源的利用,一方面是通过土地流转、房屋租赁等方式对闲置房屋、土地进行再利用、再改造,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为村子里那些留守老人、妇女以及那些劳动力有限的人提供了长期务工的机会,真正帮助他们解决了就业问题。不管哪种方式,最终的结果,都是帮助村民增收,让大家过上更好的日子。”双旗村村支书卫建感慨地说。
据了解,双旗美村项目建设期间,累计帮助约50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带来直接收益约500万元,周边新增民宿、农家乐等约5家,项目运营后直接定向向村民提供了50余个岗位,包括花农、服务员、物业人员、农特产品销售员等等。
而随着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科技与金融就如同乡村振兴的“两翼”,支撑作用越发凸显。在双旗美村开园当天,剑门关华侨城与中国农业银行剑阁县支行达成战略合作,农行将对双旗村200户建档户进行授信,授信金额合计2000万元,执行普惠利率。双旗村村民在旅游行业领域进行创业的过程中,可从银行获得不超过30万元的贷款。在为项目注入“金融活水”的同时,村民自产的农特产品可在景区特产商店“山里·山集”和“智游剑门” 全域旅游智慧平台进行销售,民宿、餐饮等也可接入“智游剑门”,以便游客线上预订和消费;而农行作为“智游剑门”的资金结算后台,可根据经营流水,为村民提供更高的授信,形成一个完整的金融闭环。
循着华侨城美丽乡村建设的轨迹,不难发现“文旅为擎”是其最为重要的特征。作为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为主营业务的中央企业,华侨城在“文化+旅游+城镇化”“旅游+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模式下,因地施策,壮大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民宿经济等特色产业,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宽村民致富之路。近日,在2020年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成效考核中,华侨城定点扶贫工作获得最高等次“好”的评价,展现了脱贫攻坚战中的文旅力量和央企责任担当。
目前,华侨城西部集团已布局成都安仁南岸美村、剑门关双旗美村、马边谷溪美村和黄龙溪·欢乐田园、杨凌·欢乐田园、眉山中法农业科技园等项目,将农、商、文、旅融于一体,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携手各方共同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文脉、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美丽乡村图景。
近日,在2020年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成效考核中,华侨城集团定点扶贫工作获得最高等次“好”的评价,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文旅央企的力量。后扶贫时代,华侨城将继续围绕“文旅融合+美丽乡村”“产业帮扶+乡村振兴”发展模式,以“六个迈向”开启新征程,笃实力行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采写:南都记者 陈盈珊
编辑: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