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网友反映“有安检员泄露乘客隐私”事件,广州地铁于5月7日下午做出回应,称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乘客隐私信息的保护工作,经全方位逐一排查,锁定涉事人员为地铁广佛线澜石站丁姓安检员,安检单位已启动程序,解除与涉事人员的劳动合同,并将其移交佛山警方处理。之后,将督促各安检单位引以为鉴,举一反三,提升安检队伍管理水平。
广州地铁回应
坐地铁前先过安检,本来是为了公共安全,没想到却丢了隐私,使个人的私密信息成为他人私底下用来恶意揣测的谈资。安检员擅自拍照并传播乘客行李内物品的图片,不仅有违职业道德,更涉嫌违法。
一方面,作为安检员,职责是检查行李内是否有可能危及公众出行安全的违禁品,至于其他物品不应在关注之列。即使不小心关注到了,也没有拍照留存的理由,拍照的行为本身就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窥私欲,其中没有任何职业性可言。
另一方面,涉事安检员在整个事件中其实进行了两次涉嫌侵害个人隐私权的行为,一是拍照,二是泄露。根据民法典第1032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这里边,刺探与泄露是并列关系,满足一项即视为侵犯隐私权,而并非要满足每一项要件才算侵害隐私权。而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不同程度的处罚。这也说明,安检员偷拍乘客行李很可能已经涉嫌违法。
在讨论安检员的行为性质之外,擅自拍摄乘客行李箱照片并传播损害的是安检制度。虽然乘坐公共交通要安检是一项强制性规定,但经过长期的实践,坐地铁过安检渐渐成为共识,是所有乘车人全体同意所遵守的契约,即为了大家的安全,所有乘客均同意让渡一定的权利。
但偷拍并传播却打破了这种一致同意,让安检超越了安全检查的合理范围造成了隐私泄露的风险,因此,若不能建立一套防范机制,安检又会从一种乘客共识向强制性规定转移。比如,乘客害怕过机安检被偷拍,或不愿意配合安检,或要求安检员手动安检,如此一来,不仅进站效率被大大影响,也将增添许多乘车冲突,为安检员平添许多工作量。
所以,如何举一反三是本次事件更值得思考的地方。是禁止安检员值班期间不得再使用手机?还是安排两人一组互相监督?还是提高安检员越线成本?有必要做一番考虑。
安检要关注的应该是违禁物品,而不是寻思包包里面到底有什么。
文/南平
编辑:何起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