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分享新加坡疫情经验:后疫情时代需警惕个人“自满情绪”

南方都市报APP • 时局快报
原创2021-05-10 20:10

在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前夕,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承办的“防灾减灾:中国经验与国际合作”论坛5月9日在京举行。

关于如何推动政策创新与公共治理问题,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教授Sun Sun Lim在分论坛上分享了控制新冠疫情期间新加坡的经验教训,她提到,新加坡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离不开政府、社区、个人共同参与协作。

pic_843975

新加坡。新华社图

信息透明成疫战中的关键

作为一名传播学教授, Sun Lim 重点分享了信息在新加坡疫情防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Sun Lim说,新加坡自疫情一开始就保持了高度信息透明,政府每天晚上都会召开一次发布会,向民众通报疫情最新情况。同时,政府还开发了一款公共服务App,平台上记录了新增确诊人数、康复出院人数等数据,方便民众及时了解关于疫情的各方面信息。

“我觉得这是非常有帮助的,能帮助我们阻止假新闻传播,也能够让所有人对疫情的发展有全面了解。”Sun Lim说。

疫情早期,“要不要戴口罩”成为新加坡社会讨论的热点,不同的信息、观点弥漫整个社会,造成民众不安。Sun Lim指出,社会对于这样的新型病毒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必须在国家层面上保持信息一致性,才能提升民众的安全感。“我们通过科学研究,证明了带口罩的重要作用,政府部门开始号召民众带口罩,派出专门的宣传员到公共场所进行监督,新加坡的一些公园里还出现了“机器狗” 提醒人们保持社交距离。自上而下的信息统一,让当地的防疫措施实施得十分顺畅。

让社区的每个人参与进来

在Sun Lim看来,控制新冠疫情的关键,不仅在于政府的努力,还需要社区的“觉醒”, “我们要让社区里的每一个人都参与进来。”

新加坡许多社区在疫情期间都开展了有趣的活动,协助政府进行科学的防疫知识传播,一些艺术家也主动参与进来,用幽默、易懂的漫画形式告诉人们如何进行日常防护。“我们获得了来自公众的强大支持。”Sun Lim 说。

新加坡的疫情起源于外籍劳工聚集区的传播,这些劳工们远离家乡,在隔离期间不能和家人见面,非常孤独。当地社区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我们很关注劳工们的心理健康,除了提供物质支持外,我们也会定期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Sun Lim 提到,新加坡社区里会有专门的团队,帮助受疫情困扰的人们渡过难熬的时光。

“新冠疫情是一个集体性问题,需要大家携起手来共同抗疫,包括政府、社区、所有人。”Sun Lim提到。

后疫情时代情绪成防疫重点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一年多,每天关于疫情的消息层出不穷,大量信息加剧了人们内心的负面情绪,“禁足、封城、没有办法工作,让人们心理产生非常大的落差感。”Sun Lim就此强调,领导者的同理心,“他们需要理解民众的心理,要用同理心和人们进行对话,因为人们其实需要的是更多的确认感。”新加坡疫情期间,当地领导人在社交媒体上和民众来进行沟通,安抚民众,给民众吃了一颗“定心丸”。

进入2021年以来,包括中国、新加坡在内许多国家疫情防控已取得明显成效,社会生产逐步恢复正常。Sun Lim观察到,有些人出现了“自满情绪”,认为当下可以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生活状态,无需再戴口罩、无需再保持社交距离,而这样的“自满情绪”容易让人忽视疫情防控中的漏洞

在后疫情时代,Sun Lim呼吁大家保持镇静,“抗疫是一条很长的路,我们必须要保持自信,还要防止人们出现自满情绪,这一点很重要。”她说。

实习生周怀阳 南都记者潘珊菊发自北京

编辑:潘珊菊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潘珊菊6.55亿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