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是第110个“国际护士节”,在此之前,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发布了最新的护理基本情况。据统计,截止2020年底,东莞全市注册护士共27954人,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47.4 %;35岁以下的青年护士约占总人数的70.7%,是护士队伍的主力军;高学历护士人数进一步增多。
35岁以下青年护士是主力军
南都记者从东莞市卫生健康局了解到,截至2020年底,全市注册护士共 27954人,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47.4 %。其中女护士27199人,男护士755人;全市医院护士人数共 18903人,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人数共2252人,其他医疗机构护士人数共6799人。
据统计,35岁以下的青年护士19765人,约占总人数的70.7%,是东莞市护士队伍的主力军。此外,东莞市高学历护士人数进一步增多,硕士生17人(其中全日制毕业7人,在职10人),占总人数的0.06 %;本科学历护士有8090名,占总人数的28.94 %。
此外,现有主任护师165人,占总人数的0.59%,副主任护师1071人,占总人数的3.83 %,主管护师(中级)5972人,占总人数的21.36%;护师 7927人,占总人数的28.36%,其他为护士。
近8千人参与一线抗疫工作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护理人员撑起了“半边天”。东莞市护理人员积极参与疫情支援工作,包括支援湖北疫情防控、支援白云机场疫情防控、支援本市“战地”医院疫情防控等等。
据统计,首批援鄂医疗队共21名成员,其中护理人员15人;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共15名成员,其中护理人员10人;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共21名成员,均为护理精英。支援白云机场疫情防控队伍共30名成员,均为护理精英。来自全市4所公立医院,平均年龄只有29岁,90后超过一半,队员中共青团员有11人,是一支年轻、朝气蓬勃的队伍。
根据“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2020年1月24日,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在全市各家医院抽调119名护理人员,组建护理管理组,统筹做好市第九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救治和防控工作。根据临床实际工作需要,动态调配人员15批共计49人次支援。当启动望牛墩医院为收治新冠肺炎疑似及出院后医学观察患者,全市共抽调护士120人,含12名清洁护士。根据临床实际工作需要,抗疫期间动态调配护理人员25人次。
此外,参与一线抗疫工作如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和院外的隔离观察点等岗位的护理工作者共7528人,其中各医院参与一线抗疫工作的护理工作者共5437人,各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一线抗疫工作的护理工作者共2091人。
全市特殊专科护理逐步同质化
近5年来,东莞市通过出台办法、建立培训季度、开展评审活动等,从制度、政策上来保障专科护理人才培养。其中,2014年出台了《东莞市特殊专科护理培训实施办法(试行)》,设立了市财政高层次人才进修培养经费、公立医院院长基金。
在建立培训基地方面。2016年起,在全省率先建立市级专科护理培训基地,由市财政出资,对全市医院技术含量高的手术室、ICU、血液透析、助产、新生儿及重症监护等特殊专科岗位新进护士,实施为期3个月的准入规范化培训,以培养合格的专科岗位护士,逐步达到全市特殊专科护理同质化。
2018年,又在全省地市率先建立市级老年护理及伤口造口专科护理培训基地;2017年起,东莞市在全省率先与医疗同步开展市级重点、特色专科护理评审,共评审出市级重点专科护理7个,5个特色护理专科,进一步推进专科护理发展等等。2020年共培养了ICU、新生儿及NICU、助产、手术室、血液透析5个特殊专科岗位护士150人,老年护理及伤口造口专科护士220人。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相关人员表示,建立市级专科护理培训基地目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整合市级优质三甲医院医疗护理教学资源,标准化、规范化培养全市医院特殊专科岗位新进护士;二是通过教学促进培训基地医院建设专科护理品牌。
今年,东莞将深入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打造东莞 “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优质护理品牌;继续加强三级医院智慧护理试点工作,推进护理科学化、智能化管理;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护理联盟的合作与交流,鼓励市老年护理专科联盟等专科联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老年护理联盟、慢病管理联盟,促进东莞市老年护理向高水平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 黄馨莹
编辑:黄馨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