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5月11日披露,通过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发现,我国人口平均年龄达到38.8岁。宁吉喆说,我国人口今后会达到峰值,但具体时间现在看还有不确定性,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总量会保持在14亿人以上。
“总的看,我国人口依然年富力强。美国最近公布了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平均年龄是38岁,和我国的水平差不多。”宁吉喆说。
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发布。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增速放缓,过去十年间年均增长率是0.53%,较前一个十年下降了0.04个百分点。
南都记者就此在发布会上向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提问:从人口普查的主要结果中,我们看到2010年到2020年十年间我国人口增长出现的放缓趋势,如何看待这种趋势?有专家预计,中国人口会在2027年达到峰值14.5亿,增长放缓是不是意味着人口零增长的年份将提前到来?
宁吉喆回答南都记者提问。
“这种趋势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宁吉喆回答南都记者提问表示,主要原因是育龄妇女特别是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的持续下降,还有人们生育时间推迟,以及生育养育成本的提高,这些都导致出生人口规模有所收紧,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结果,也是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
从这次普查结果看,当前我国人口总量仍居世界第一,过去十年人口保持了继续增长态势,十年间人口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的规模与前一个十年增加7390万人相比,略有下降,但基本持平。宁吉喆分析,三个方面因素起作用。
第一,我国人口保持了一定水平的惯性增长。我国人口基数大,目前育龄妇女还有3亿多人,每年能够保持1000多万的出生人口规模。
第二,生育政策调整取得积极成效,随着“单独二孩”“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出生人口的数量快速回升。少儿人口数量和比重上升,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0-14岁少儿人口数量达到了25338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3092万人,比重上升了1.35个百分点。
第三,人口的预期寿命持续提高。我国近十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幅改善,人民群众健康条件明显改善,这使得我国年度死亡人口一直是少于出生人口,人口总量保持了增长的态势。这些人口增长的积极因素还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发挥作用。
宁吉喆表示,从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趋势看,今后的人口增速将继续放缓。同时,人口增长还受人口年龄结构、人们的生育观念、生育政策、生育成本、公共卫生和健康水平等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人口今后会达到峰值,但具体时间现在看还有不确定性,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总量会保持在14亿人以上。
采写:南都记者潘珊菊 吴斌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大国点名 今日揭晓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