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晚,成都市丛树家园小区一电梯内电瓶车起火,包括一名婴儿在内的5人烧伤。这一触目惊心的事故也让电梯安全问题再一次进入公众视野。
近日,深圳福田区万泽云顶尚品花园小区内就发生了一起电梯意外,共8人被困,其中一人为孕妇。事发后被困孕妇的老公及小区管理处人员合力扒门,用时26分钟救出众人。事后小区物业负责人表示,当天相应电梯维保人员正好休假,接手的人员未能及时赶到。目前小区管理处已安排对小区全部电梯进行检查。
电梯与日常出行密切相关,且属于密闭空内,因此电梯事故的“存在感极强”。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2020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通告》,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起重机械和电梯事故占比较大,约占事故总起数的79.4%、死亡总人数的73.6%。2020年共发生电梯事故25起、死亡19人,这些事故的原因包括,违章作业或操作不当,设备缺陷或安全部件失效或保护装置失灵,应急救援(自救)不当,安全管理、维护保养不到位等等。
尽管本次事件中被困人员全部被救,但“扒门”却非被困电梯的最优解。在电梯故障意外事件中,最常见的伤亡多在救援环节出现,非专业的救援方法及不恰当的自救,往往“暗藏杀机”。在5月3日福建福州的电梯坠亡事件中,男孩用自带的长柄雨伞撬开轿厢门和6层的电梯门试图自救,然而当电梯轿厢不平层时,轿厢和层站之间会留有巨大的空隙,男孩从不到半米高的空间钻出轿厢后不幸坠亡。
为了防止扒门自救,2017年7月1日质检总局批准发布的《电梯型式试验规则》、《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增加了“电梯在开锁区域外,需设置轿门开门限制装置”的规定。2018年后安装的乘客电梯,均装了轿厢机械锁,防止乘客因盲目自救扒开轿门的情况,降低乘客从轿厢坠落井道的风险。
此次事件中,电梯故障原因暂不明,仅着眼于救援环节来看,被困孕妇老公及小区管理处人员合力扒门是维保人员缺位的“不得已而为之”,而福建福州电梯坠亡事件中男孩自救也是物业缺位、“紧急通话”无回应的“不得已而为之”,那么应该有所为而不作为的是谁呢?为何面对被困人员的求助,物业报之以沉默,维保人员姗姗来迟?
当电梯发生故障时,被困人员发出求救信号并以正确的方式等待救援、物业及时回应、一线维修人文员及时赶到进行救援,是保证人员人身安全的“三道关卡”。目前投入使用的电梯一键求助联系对象多数为物业,而物业的专业水平良莠不齐,一旦因玩忽职守忽略求助信息,被困人员便会陷入到无助的境地。物业及时响应到场,但维保人员缺席,救援很大可能就会以不专业且有风险的方式进行,这将是一场以生命为筹码的赌博。
生活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乘坐电梯上下楼已经成为人们 “熟视无睹”的日常,是否安装电梯也成为生活便利程度的衡量指标。近年来,为解决老旧住宅区多层住宅楼无电梯的“爬楼难”问题,深圳对老旧住宅小区加装电梯提供政策支持,许多老旧小区开始着手加装。电梯将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结合得更加紧密,正因如此,一旦事发才更触目惊心,电动车电梯内起火、自救坠亡、合力扒门……近日屡登热点的电梯事故已经向我们发出安全警示。
加固“三道关卡”是避免意外发生的解决之策。物业公司应完善电梯内安全警示、加强内部管理、24小时及时回应求助,维保公司应定期维护保养并自行检查、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并公开检修记录、制定紧急险情解决方案,乘客应主动学习正确自救方法、配合营救。电梯安全事关居民的生命健康,只有减少事故本身的发生才能真正让电梯的使用成为便利生活的一部分,而非一场“豪赌”。
文:袁冰清
编辑: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