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5月1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针对当前选择直播销售等灵活就业的毕业生群体增加的现象,教育部回应称,行行可建功,处处可立业,每一个行业每一份工作,只要是辛勤劳动就值得尊重。
教育部将要求各地各高校针对有意愿从事新就业形态的毕业生,做好政策解读,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服务。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完善新就业形态的保障政策,为高校毕业生从事灵活就业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4月23日,青海民族大学的学生在招聘会现场查看企业招聘信息。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新就业形态快速发展,创造了大批新职业,进一步拓展了就业渠道。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吴爱华指出,现在也有不少高校反映,毕业生选择尝试或者从事互联网营销师、数字化运营师、直播销售等新职业的毕业生规模比例在增加。针对灵活就业,特别是新就业形态的快速发展,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明确指出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创造更多灵活就业岗位,吸纳更多劳动者就业。动态发布社会需要的新职业,更新职业分类,及时制定新职业标准,为促进和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提供政策保障。
“我们总的看法是,行行可建功,处处可立业,每一个行业,每一份工作,只要是辛勤劳动就值得尊重。”吴爱华称,教育部将落实国务院文件要求,持续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一方面要求各地各高校优化升级指导服务,针对有意愿从事新就业形态的毕业生,包括创新创业的大学生,做好政策的解读,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服务。另一方面,将会同有关部门完善新就业形态的保障政策,研究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的社保政策、就业权益的保护政策,为高校毕业生从事灵活就业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南都记者吴单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