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引领,绿色发展,汕尾奏响乡村振兴“交响曲”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汕尾
原创2021-05-13 22:44

微信图片_20210513195735.jpg

海城镇温厝村新貌。

全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13日在汕尾举行。100多名参会人员前往城区红草镇新村、晨洲村,海丰县海城镇新望村、莲花村,现场观摩乡村振兴工作示范带、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汕尾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振兴”目标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全力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乡村振兴的“种子”正破土而出、乘势而为。

微信图片_20210513195606.jpg

现代美丽乡村。

发挥引领作用激发乡村活力

走进陆河县河田镇布金村,整洁干净的村道,两旁绿树成荫。去年,陆河以打造成为“全国最干净最整洁地区(村庄)”为目标,建立完善农村保洁队伍管理、网络媒体监督、农村环境卫生惩戒、“百村大评比”等机制,集中力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涌现一批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布金村就是其中之一。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不仅让村民赞不绝口,更让布金等多个村庄出了“名头”,吸引不少游客前往参观游玩。

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实施下,汕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按下了“快进键”,692个村(含3个社区)于2019年底全部完成基础整治任务;2020年以打造“全国最干净整洁乡村”为目标,全市所有行政村基本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

汕尾还建立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成3个县垃圾处理设施、55个镇(街道)垃圾转运站和9267个村垃圾收集点,全市保洁员人数达4475人,村庄保洁覆盖面达100%,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达35%以上。

农村“厕所革命”再升级,汕尾也跑出了“加速度”。去年,全市所有自然村按实际需求完成公厕建设2462个,无害化公厕完成率100%;改建无害化卫生户厕5520户,全市427143户农村户厕已全部达到无害化标准,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100%;建成乡村旅游区(点)A级旅游厕所103个,竭力满足旅客需求,提升农村旅游业品质。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面,2020年全市自然村基本完成生活污水收集,2509个自然村完成雨污分流、污水管道收集或暗渠化,完成率为84.56%;2072个自然村完成污水治理,治理率达69.83%。

聚焦美丽乡村、美丽农居、美丽田园、美丽通道、美丽产业、美丽民生、美丽动力、美丽党建等“八个美丽”,汕尾打造10条“绿富美”乡村振兴示范带,串珠成链、聚点成面,推动乡村全域美丽、全面振兴。沿线共建成美丽宜居村75个,打造3A级景区村庄11个,建成精美特色村27个。

微信图片_20210513195717.jpg

茶农采茶忙。

特色生态产业焕发乡村“好钱景”

党员驿站是汕尾市城区探索党群阵地前移的创新做法,作为党群服务中心的延伸,市、区、村甚至游客里的党员都可以到驿站“报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志愿服务等活动,实现党员服务群众“零距离”,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红色动能。

在晨洲村的人才驿站中,村党总支与华南理工等高校常态化开展“村校党建共建”,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刘永桂博士团队和广东大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艾海波团队长期驻点,依照“产学研用”融合理念共同打造晨洲蚝标准化、智能化养殖示范基地

 在“党员蚝田”里,7名党员养殖好手拿出185亩“党员蚝田”,建立技术培训基地,去年开展6场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帮助村民在养殖业、服务业成为行家能手。从党史学习教育、产业发展到人才引入,党建引领在晨洲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引擎的作用。

海丰县海城镇莲花村同样走上了一条党建引领赋能乡村振兴的道路。几年间,党员干部带动、群众积极响应,温厝村建成了26个景点,成为附近有名的“网红村”,全村建起多个商铺,不仅是海丰县生态康养休闲景观示范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形成了围绕海丰莲花山茶的茶叶产业体系。

海丰县政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发展海丰莲花山茶产业,以茶叶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走向致富路。海丰莲花山茶目前形成以4个镇为核心的茶叶产业带,全县有茶园面积3.5万亩,年产0.4万吨,年产值4.39亿元。

微信图片_20210513195709.jpg

新山村革命纪念馆游客如潮。

积蓄乡村振兴“人才力量”

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汕尾坚持“引育留用”并重,建立本地专业人才库,引导各类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严格“选、管、用”标准,选优配强驻村干部,选派223名市县机关干部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党建指导员,实现村(社)、镇街干部专职驻村全覆盖。同时,引导外出乡贤、高校毕业生、返乡青年等“上山下乡”,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和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占38.6%,为基层组织注入新鲜血液。聚焦乡村振兴创新产业业态,汕尾市推进农村党员、人才“双培养”工程,推行农村党员实用技能培训;并以打造“吃在汕尾”“善美工匠”“善美管家”等品牌为抓手,有效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工程,去年培训“粤菜师傅”500多人次、各类技能人才43067人次、“南粤家政”5050人次;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培育高素质农民332名。

采写:南都记者 唐建丰 实习生 叶胜堂

通讯员:汕宣

图:汕尾日报

编辑:唐建丰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