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热议推进深莞惠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1-05-13 23:28

800

5月13日,深圳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开幕大会,当天下午举行了联组讨论。政协委员围绕“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行示范者”以及“创新思路推动超大型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题开展讨论。

南都记者了解到,会上,政协委员先后发言或提交书面发言,围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深圳都市圈建设和时尚产业发展等主题畅所欲言。

【科技创新】

陈志列:建议深圳组建技术开发联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立自强

近年来,关键技术被“卡脖子”,给中国不少高科技企业和重点行业的正常运行带来了较大负面影响,也暴露出了产业链、供应链上存在的“短板”。

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主席,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志列在13日下午举行的联组讨论环节中谈到了这一问题,他认为应通过组建技术开发联盟,发挥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作用,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立自强和产业化良性循环。

而深圳作为民营高科技企业成长的“风水宝地”,涌现一大批创新型的高科技领军企业,在一些行业领域拥有在全球竞争的实力。陈志列认为,深圳同时具备牵头科研院所、高校及上、下游产业链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和开发高端产品的能力。

他说,深圳须在已取得的创新成果基础上,推动创新创造向纵深发展,努力率先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联合攻关,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途径。陈志列建议,深圳要发挥政府引导优势,加速关键领域技术开发联盟的建立。可通过出台引导和扶持政策,加大在资金、用地、税收等方面的支持,聚集粤港澳三地高校、研究机构等众多优质资源,在工业互联网、5G、芯片、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核心领域组建产、学、研、政、资、用的技术开发联盟,瞄准各领域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重要设备进行攻关,实现“从0到1”的突破。

此外,陈志列建议应加强金融活水对民营高科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比如协调金融机构对民营高科技制造企业提供5年以上中长期贷款的支持,中长期融资额比例提升至40%以上,使金融资源有效配置到民营高端制造领域。

人才是创新的原动力,陈志列还建议深圳可出台相应的人才激励政策。比如加大高科技企业深圳人才房配售数量;支持技术联盟探索产学研用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支持创新主体设立产业大学等。


【乡村振兴】

黄三文 :

构建农业食品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打造乡村振兴“深圳模式”

市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黄三文尤为关注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话题。他建议深圳要建设生物育种国家实验室、发展食品产业集群,构建起农业食品“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打造乡村振兴的“深圳模式”。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黄三文指出,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就要开展种业“卡脖子”的技术攻关。在深圳建设生物育种国家实验室能充分发挥深圳在IT、大数据、基因组研究等领域的特色优势,通过基因组学、合成生物学与农业遗传育种的交叉融合,解决生物育种的重大科学问题,研发面向未来的全基因组设计育种技术体系,培育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为生物种业、食品安全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日前,深圳印发《深圳国际食品谷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其中提出以大鹏新区为创新先导核,分三阶段推动深圳国际食品谷建设。

对此,黄三文也十分关注,他建议通过在政策上加强产业政策定向供给、在投入上加快科创先导区建设、在人才引培上加速基础研发智核建设,多措并举加快推进深圳国际食品谷建设。

黄三文指出,乡村振兴不能只靠乡村,还需要通过城市的人才、科技、资本和市场带动乡村振兴;农业发展也不能只靠农业,而需要食品业来为农业提供牵引动力。

他建议,深圳可借鉴荷兰农业合作社发展经验,以农户作为股东参与全产业链,以食品消费定制农业生产,依托大湾区农业食品市场需求,以深圳的人才、技术、市场带动落后地区乡村振兴,打造“深圳农业合作社”。

黄三文说,农业食品产业是一个整体,育种国家实验室将带来前端科技供给,食品谷将带来产业生长点,农业合作社将构成城市支持乡村的纽带,这一套“组合拳”将构成乡村振兴的“深圳模式”。

都市圈建设】

吴定海:加强公共服务合作

推进深莞惠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广东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正式明确,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和河源、汕尾等两市的都市区部分。近期各地动作频频,深圳都市圈规划建设得到有力推进。

深圳市政协委员吴定海十分关注深莞惠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并从加强公共服务合作方面分享了看法。

吴定海认为,公共服务合作是大湾区都市圈发展的前提。从纽约、东京等世界著名都市圈的经验看,产业和人口在都市圈内自由流动是一个普遍规律,也是都市圈形成的前提。

正是由于交通和公共服务壁垒的消除,才使得纽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圈产业和人口得以在城市群内部自由流动,推动了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和大都市圈的形成。

吴定海建议,加强统筹协调,研究制定湾区城市间公共服务协作的体制机制,打破目前湾区各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各自为政的状态。

轨道交通是都市圈发展的优先选择。吴定海表示,要加快推进以轨道交通为重点的公共交通服务合作。鉴于湾区内部交通的巨大体量和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湾区内部亟须规划建设兼具地铁便捷和高铁速度优势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以满足湾区内部大规模人口日常通勤和商旅需要。

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吴定海建议,可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研究制定教育医疗公共服务跨区域合作供给的内容、方式、投入、分配体制和利益补偿机制等。教育合作方面,可采取合作新建学校、现有学校改扩建等方式探索属地管理和飞地管理结合的灵活管理办法。

此外,吴定海指出,深圳还可考虑跨区域住房保障合作的探索,以缓解新增人口的住房等公共服务供给压力。

【时尚产业】

罗峥:建议深圳加快打造“国际时尚创意之都”

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副主席罗峥介绍,深圳时尚创意产业涵盖工业设计、服装、黄金珠宝、钟表、家具、眼镜等八大行业。而无论钟表、服装、家具、珠宝都是大时尚产业的一员,深圳在全国的细分领域都是佼佼者。

在此基础上,她认为深圳的时尚产业要对标全球高水准,如纽约、伦敦、巴黎、米兰四大时尚之都,把打造未来全球“时尚创意之都”作为深圳城市发展的战略之一。

除了深圳国际时装周外,罗峥建议,深圳还可以打造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时尚创意大奖,表彰国际顶尖时尚创意人才,掌握全球时尚话语权。

深圳的时尚创意设计虽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罗峥指出,专业化、国际化、创新型人才仍然短缺,也成为制约时尚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

对此,她建议可以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通过划拨教育科研用地、出台“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具体细则等方法,引进更多国际一流时尚设计院校落户深圳,培养专业人才。

打造全球时尚之都,深圳如何脱颖而出?在罗峥看来,深圳的科技创新基因将成为决胜法宝。

罗峥表示,虽然国内已有城市的时尚行业出现利用AI技术、虚拟主播等数字技术、产品,但离市场规模化、效益化,还有一段距离,企业仍在探索与总结之中。

因此,借助深圳在全国服装业与科技创新优势,深圳可尝试率先探索传统时尚产业与科技融合创新的发展路径,打破传统时尚产业与科学技术的融合壁垒,助力产业升级。

采写:南都记者 程昆

编辑:戴越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滚动|聚焦2021深圳市两会

2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