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同样经历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文化建设也得到快速发展。一大批的书法青年,当初怀着梦想从各地迁徙深圳,以他们艰辛的劳作为这座城市带来活力。自“岭上雅集”第一届展至今,目前推出深圳优秀的中青年书家已有四十位。
通讯员供图
为继续推动本地青年书法的艺术创作,由深圳宣传文化事业发展基金专项资助,深圳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等单位的共同指导支持下,团市委、市青联主办,深圳市书协、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何香凝美术馆、深圳美术馆、深圳画院的学术支持,深圳市书法院、深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联合承办的 “岭上雅集——第四届深圳青年十家作品展”于5月15日下午在深圳美术馆开幕。开幕式期间《岭上雅集——第四届深圳青年十家作品展作品集》同时首发。
据策展人深圳市书协副主席、市书法院院长、深圳市青年书协主席赵永金介绍,此次展览名曰“岭上雅集”,岭上,粤省之别称,岭上,也有为艺之难,犹如攀登山岭之不易的含义。该展也是对深圳青年书法中的佼佼者进行梳理,以期站在更高的视角,重新出发。
通讯员供图
既在岭上雅集,门限不低,必招精兵,必点良将。历届十家如此,本届十家亦如此,皆深圳书坛青年才俊也。本届推出十位书家是:王志远、刘斌、杨丽华、邹爱国、张玲霞、陈作霖、钟诚、徐伟、韩三石和黎方强。这十位青年书家也很出色,每人各十幅作品,共一百幅。十位作者通过不同的笔墨意趣、形式语言、审美理解,又阐释出各具风姿的清新飞扬。作品楷行草隶篆五体皆备,个性鲜明,互不相掩,可谓群芳竞吐。
通讯员供图
郑荣明在序言中对这十位优秀的书法家“评鉴”如下:
王志远显然钟情于明人草书的“浪漫”精神,故特别强化笔调的轻盈和笔势的飞动,书写的轻松和自信在一种悠扬的情调中抒发而出,青春气息荡漾;
钟诚对于二王阁帖系统浸淫颇深,帖学功力不凡,其对于“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体味似乎特别用心,所以在“爽朗清健”的审美格调上很好地实践着一种高雅的深度寻绎;
刘斌以张骞、石门的体格却出以礼器、史晨般的姿态,在固化隶书古质的前提下又提点出翩然飞动之势,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中国传统的青砖飞檐建筑之美,具有撼人的审美感染力;
张玲霞的行草,可以看出苏轼与董其昌的融合痕迹,笔致疏徐从容、笔势自然游走,似有一种闲庭信步之悠游之韵,颇为动人;
邹爱国沉淀于碑学,问学于孙伯翔,格局颇高,而最可贵者在于其能站在“雅化”的立场驾驭魏碑,在“风清骨劲”的审美风范中营造自己的书法语境,在魏碑中写出了一种“君子之风”;
通讯员供图
黎方强在隋唐楷书中精研令人佩服,他的着力点显然并不在“颜筋柳骨”,智永和初唐的“优雅大度”才是他要表现的核心精神,而且他似乎又特别强调一种“清朗”之气,故而能落落大方、神采奕奕;
徐伟于王铎处得益甚多,用笔练达果断,笔势雄健飞动,同时又能以内敛的线质和理智的布局,有意无意中表现出“凛然”的气度;
韩三石也立根于“二王”正脉,圣教之骨甚为坚实,还有米芾之健拔,并加之以颜系之宽厚,“帖”的语言可谓丰富,再借鉴当代书写时尚进行调剂,品相和气质均夺人眼球;
陈作霖书路开阔,二王、赵孟頫、黄庭坚、王铎等都可纳入笔端,且游弋有度、有方,天分高人一等,可谓实打实的书法俊才,而其精神意态又能统一在“健笔凌云”的氛围之中,前景自然畅达;
杨丽华的正体书写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不仅功力深厚,而且韵味隽永,其书法意境有着一种“清风朗月”般的通明、澄净,使人心生向往。
通讯员供图
连续四年,四届‘岭上雅集’成功推出系列深圳优秀青年书家,这是深圳书法事业的盛事,颇有战略意义。深圳的城市包容度以及所培育出的创新土壤,使得它持久向上的生长力在中国一线城市梯队中更加凸显出来。深圳这座城市多样、开放、现代性的特质,也应该成为深圳书法的生长点。深圳无疑为有梦想之人赋予了诸多机遇。郑荣明认为:从这十位书家身上,我们当能又一次地为深圳书法的美好前景充满期待,他们对于书法之道的实践和体悟,虽然还不能称之为“深厚”“深刻”,但却无疑是踏实而到位的,而且都有高品位、高格局的审美构想和追求,对中华书法美学核心的寻绎和表现都无比的精诚;而让人特别高兴的是,无论他们来自何方、向往何方,都能恪守着“健”“雅”“清”“雄”这种文化气度、精神气象,在深圳“青春飞扬”的宏阔背景中进行着自己对于“深圳风度”“深圳精神”的艺术解析,这或许正是“岭上雅集”释放的最大的艺术魅力!
通讯员供图
该展在深圳美术馆首展至5月23日结束后,精选部分优秀作品于2021年5月25日至6月25日期间在福田区同德路2-1号深圳市书法院巡展一个月;另,深圳市书法院巡展结束后,本届“岭上雅集”一百幅作品将于光明区文化馆继续巡展。
采写:南都记者 张馨怡
编辑:李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