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结果公示,广东粤剧院彭庆华上榜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1-05-20 07:58

5月19日下午,第八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结果公示,广东粤剧院优秀文武生彭庆华位列其中。中国戏剧梅花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两年一评。本届梅花奖共有53名优秀戏剧演员进入初评,最终17名演员入围终评。其中,戏曲演员15名,话剧和歌剧演员各1名。他们以现场演出的形式进行决赛,经终评评委通过现场观摩,差额评出15名获奖演员。

微信图片_20210520000558.png

5月11日下午,作为唯一进入“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竞演的粤剧演员,广东粤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彭庆华在南京保利大剧院上演了《粤韵华章——彭庆华粤剧折子戏专场》,以武生、小生、小武等不同行当塑造风格不一的艺术形象,参加本届梅花奖的角逐。本次竞梅,彭庆华选择了四出不同风格的粤剧折子戏《赵子龙催归之“甘露寺”》《狸猫换太子之“搜妆盒”》《拜月记之“抢伞”》和《武松大闹狮子楼》,展示他文武双全、唱做俱佳的艺术才华。

微信图片_20210520001215.jpg

《赵子龙催归之“甘露寺”》

5月11日当天表演结束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中国戏曲学会会长王馗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对彭庆华作了如下评价:粤剧有多精彩?彭庆华用他的专场做了具体而微的展示。一个剧种,古典与现代并存,传统与时尚共在,南派功架与北派风范俱有,华彩唱腔与阳刚格范兼美,排场技法与心法体验相彰,这样将古今中外视野中戏曲本该具有的审美视角多元融合,唯粤剧所特有,亦于彭庆华的四折作品充分表达。

微信图片_20210520001007.jpg

《武松大闹狮子楼》

与此同时,王馗还逐一对彭庆华的四个折子戏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很多年来,以桂林官话唱演的传统已趋边缘,甚而至于粤剧界对自身艺术传承传统多局限在百年来白话粤剧的范畴,《赵子龙催归之“甘露寺”》中严整的传统板式与官话唱念标识的是粤剧至少300年以上的戏曲传统,这是粤剧肇基古典而孕成于近代的艺术之根,捡拾起传统的人才会更有艺术的根叶健壮,才会更得岭南戏曲多元厚重之气,赵子龙的一身大靠纯为粤剧塑造潇洒英雄的形象依准,而靠旗飘带随着转身、抬腿、小跳等繁复的程式身段移转而纹丝不乱,足见表演者功架控制的沉稳和精准。《狸猫换太子之搜妆盒》是众多剧种熟演的作品,其精彩在于节奏铺排中人物心理的迅速悸动和情绪的瞬间变化与调整,在人物语言交接中基于身份限定而由程琳与刘妃、郭槐各有不同的情绪、态度、表情的差别,尤其是“搜妆盒”是随着食盒一层层地打开,将情绪倾注在人物些微的动作变化中,这种节奏是音乐的,也是动作的,更是心理的,外在的如常与内心的紧迫需要在露与藏之间做好瞬间的转接,尤其是陈琳在释然后调整心情而快速地离去下场,一转身一抬足,在人物中,又在美的表达中,那种可以定格在观众审美的形象质感是吃透了人物而创造出的美的收煞。《拜月记之“抢伞”》塑造的是志诚君子与落难佳人萍水相逢中的情感邂逅,从意外相逢的陌生,到感同身受的同情,到挣脱自我束缚后的相偕,再到风雨中同心合力的共度,再到风雨过后相互帮扶的坦然,再到暗生情愫的一念感通,都在舞台时空中水到渠成地完成了顺次转化,这种依靠着唱、白、舞、做以及人物关系的推移,让人物关系和情感的成长成为舞台审美最堪品味的焦点。翻飞的伞花与水袖、袍带让舞台上一对青年自由浪漫而不为动乱所拘束的青春生命对质着动乱无常的世界。《武松大闹狮子楼》是粤剧南派武功排场功架的经典代表作,岭南武术化现为戏曲程式后,将稳、准、狠、刚猛英武的单人技法与群体配合完美表达,剧中跳台铲椅、高台照镜等绝技极大地彰显着粤剧南派无可代替的艺术精彩。

微信图片_20210520001014.jpg

《拜月记》

王馗认为,彭庆华无疑用自己唱、念、做、打、舞的综合技法,与化身形象的体验感发,在四折作品中把人物形象做到面面俱到,个个不同,色色精准,美美与共,大武生的气派、文生的潇洒,小武的刚毅,都在身段、功架的动静间拿捏到位。这种艺术上的精致实际正是粤剧艺术高度的一次典型再现,这样的艺术不唯让粤剧固有的受众群体着迷,而且让岭南之外的观众惊艳称奇,更让追风逐异的青年人流连。剧场外小雨中守候的观众竟然是大批的时尚青年,这是粤剧之福,戏曲之福。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韦栩滢

图片由广东粤剧院提供

编辑:周佩文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