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征军革命史迹陈列馆不远处,是汕头市外马路第三小学。进入校门,可以看见一个四合院式建筑,牌匾上写着“同文学堂”,这是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公署旧址。
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胜利后,广州革命政府为加强地方行政工作的领导,决定在广东省分设东江、北江、南路、西江、广州和琼崖等6个行政区,设立行政公署。
1926年初,广东革命政府设立“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公署”,管辖范围为惠州、潮汕、梅县和海陆丰25个县,周恩来宣誓就任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成为第一个由共产党人主导的国共合作地方政权。
1926年2月22日至3月3日,东江各属行政大会召开。大会收到各种提案及计划书297件,通过了军事、教育、民政、农工、妇女等93件议案,为振兴潮汕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开创了东江革命的新纪元。
周恩来主政东江期间,工农运动迅速发展,并为人民政权的建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而东江各属行政大会也受到了毛泽东所主持的《政治周报》的高度评价,该报载文认为,此次会议是为人民实行参与革命政治的第一步,即“开政府与人民合作之先声”。更有当今研究者认为,东江各属行政大会是一次具有人民代表大会性质的会议。
综合自中共汕头市委党史研究室公众号“汕头史志”、南方+
编辑:林嘉柳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南粤建筑 党史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