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甘肃一山地马拉松赛遭遇极端天气。截至23日早上8点,共搜救接回参赛人员151人,其中8人轻伤,在医院接受救治。21名参赛人员找到时已失去生命体征。甘肃省白银市市长为此在新闻发布会上鞠躬道歉,甘肃省委、省政府披露已成立事件调查组,将对事件原因进行深入调查。
21人遇难!这很可能是跑圈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灾难。
灾难主要缘于极端天气。按照当地官方的披露,“14时左右,救援人员到达山地上山点后,发现雨急风大,夹杂冰雹、冻雨以及有泥石流等现象,救援难度增大”,做好了准备的专业救援人员都举步维艰,可以想象之前参赛选手的经历有多么恐怖。
但是即使遇上极端天气,出现这么重大的伤亡也匪夷所思。
越野赛原本就有一定风险,以当地的客观条件来论,不仅地形地貌复杂,极端天气也远非罕见,因此要主办这样一个规模较大的赛事,把意外天气可能出现等各种情况估计在内,并为此作好防范和应急处理预案,就是一种基础性责任。
而据选手透露,“冲锋衣并没有被列入强制装备”,只是作为建议装备写进了赛事手册。显然,赛事组织者对潜藏的风险采取了轻忽的态度。
官方信息中显示,“当日中午12时17分,有参赛人员在赛事工作群发布求助视频,赛事组委会立即反应”。人们质疑:为什么没有及时发现险情,也没有及时中止比赛?救援能力是否与赛事的规模相匹配?……救援过程暴露出组织者对可能的意外研判不足,没有做好充足准备。
马拉松越来越火热,由于强调参与感,一场马拉松赛事往往可以轰动一个城市,成为一个地方的全民狂欢。但是马拉松再平民化,毕竟也是一个赛事,对组织者和参赛者并非全无要求,尤其是越野赛。
组织者举办马拉松应量力而为,创造条件硬上并不可取,如果要办就必须为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做好预案。而在参与者一方,则要正确认知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遭遇突发意外,还要有避险意识,杜绝侥幸心理。
血的教训不能淡忘!
编辑:张子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