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与世长辞,国人泪目。
5月22日深夜,南都记者发现仍有不少市民前往位于湖南长沙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口悼念,送别的人群中有来自袁隆平的母校西南大学的学生,有还在从事杂交水稻技术研发的年轻技术人员等,最多的还是自发前来送袁老最后一程的普通市民。
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不少长沙市民闻讯后自发上街,挥泪送别袁老。据新华社消息,袁隆平院士遗体送别仪式,将于5月24日上午10时在湖南省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
同寝六姐妹毕业旅行途径长沙,专门前往医院哀悼
5月23日凌晨1时许,南都记者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口遇到了6名年轻的“90后”女孩,她们胸前佩戴党徽和校徽,表情肃穆,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口久久驻足悼念。
其中一名陈同学向南都记者介绍,她们是袁隆平院士的母校西南大学的大四学生,是住在同一个寝室的同班同学,在毕业旅行的途中得知袁老逝世的消息,于是她们六个刚抵达长沙就来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口,想送袁老最后一程。
“花店已经关门了,我们就在门口默哀了一会儿。”陈同学表示,袁老是她们的校友,也是她们从小到大崇拜的偶像。“刚开始我们只是想来看一看,但是真的站在医院门口把校徽、党徽都戴上的时候,感觉眼泪已经止不住了。”
陈同学告诉南都记者,西南大学5月22日也在举办内部的悼念仪式,目前学校官网已经变成灰白色以表哀悼。西南大学袁隆平雕像前也已经摆满了鲜花。
据几位女孩回忆,她们大一的时候有幸听过袁隆平院士回西南大学做的演讲,那时与他隔得很远,想着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再近一点儿看看这位伟大的老人。“没想到他会离开,很突然。”其中一名女生哽咽地说道,“袁老对我们国家作出的贡献,我从小就已经熟知了。”
南都记者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附近的花店了解到,像这六个女孩一样前来悼念的年轻人并不在少数,还有很多在外地的居民通过线上订购花束的方式遥寄哀思。
当晚,南都记者采访了在附近送订单的外卖员王师傅。他告诉南都记者,已经接了数十个送花的订单,都是要求送往医院悼念袁隆平院士。从王师傅的订单系统中可以看到,有一名身在成都的哀悼者从网上订购了5朵白菊花,并留言道,“袁爷爷,感谢您为我们操劳一生,一路走好。”
“已经买不到菊花了,要到批发市场去买。”王师傅表示,当日买鲜花哀悼的人员众多,医院附近花店的菊花已被抢购一空。
隆平高科年轻员工:袁老让我们相信所做的事情是很有意义的
5月22日深夜,南都记者还在前往医院悼念的人群中遇见了从事水稻新品种研发技术的王明(化名)。
王明告诉南都记者,他在由袁隆平院士担任名誉董事长的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隆平高科”)工作,在入职培训的时候有幸见过袁隆平教授。他回忆道,袁隆平教授当时在最初的入职培训中给了他们新员工很多鼓励,让他们相信自己所从事的事情是很有意义的。
王明毕业于吉林大学农学专业,起初并不太喜欢农学,觉得自己的工作需要下水田,风吹日晒很辛苦。他记得袁老在为新人入职做演讲时鼓励过他们,“入职公司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决定”,尽管未来要吃很多苦,很多年轻人可能不愿入行,但水稻育种是一项了不起的工作,“要坚持下去。”
王明是湖南湘潭人,“我们湖南方言,都管袁老叫‘爹爹’,本地人都很热情的,我们对袁爹爹的情感不一样的。”
王明听闻,袁老在病危的时候还惦记着水稻,这种对水稻深厚的感情和对工作的热爱让他十分感动。当他在看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口摆放的三束水稻时,非常有感触。
“有市民这么有心的送来三束水稻,感觉能和袁老从事相同的工作是一份光荣。”
王明告诉南都记者,袁老生前有两个众所周知的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吃饱饭。
“他说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他的一生就是在实现这两个梦想。”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摄影:见习记者 杨苓妍 南都特派记者 张林菲 发自湖南长沙
编辑:张亚莉,向雪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袁隆平院士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