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聚力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推动乡村振兴

南方都市报APP • 惠州大件事
原创2021-05-26 20:50

作为广东四大名鸡之一,惠州市博罗县石坝镇乌坭湖村三黄胡须鸡历史悠久、味道鲜美。农业农村部日前正式公布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乌坭湖村位列其中,是该批惠州唯一入选的村镇。据悉,乌坭湖村此次上榜,依靠的正是村内主导特色产业——三黄胡须鸡,该村4家企业年出栏1500多万只三黄胡须鸡,年产值5亿元以上。

南都记者昨日从惠州市农业农村局获悉,2019年以来,惠州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累计投入中央、省、市级财政资金9498万元,扶持实施“一村一品”项目102个,打造了一批包括蔬菜、水果、粮食、花卉、茶叶、南药等特色农产品的产业集聚地,其中获13个省级专业镇、63个省级专业村认定,新增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各1个,15个农产品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全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焕发新活力,富民兴村产业成效逐步显现。

政企合力,挖潜打造兴村产业集聚地

据乌坭湖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文辉介绍,乌坭湖村的主导产业是三黄胡须鸡养殖业,已有40多年的历史,位于该村的4家企业每年出栏数量达1500多万只,带动周边村镇养殖农户3000多家,年产值5亿元以上。

黄文祥的三黄胡须鸡种鸡场.jpg

黄文祥的三黄胡须鸡种鸡场

今年50岁的黄文祥从十几岁开始,就跟着父亲从事三黄胡须鸡的养殖工作。公司逐渐发展成为集种苗孵化、饲料加工、肉鸡销售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占地面积1000多亩,每年利润近千万元,员工有150多人。同时,在村委的牵头下,黄文祥进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通过“互联网+农业”的经营方式,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目前,乌坭湖村一共有4家三黄胡须鸡养殖企业,带动周边村镇养殖农户3000多家,4家企业每年出栏数量达1500多万只,年产值5亿元以上。而石坝镇也成了全国三黄胡须鸡的最大输出乡镇,占全县年产量的70%以上。当地政府通过举办胡须鸡美食节、徒步游等文化节日活动,拓展了农村生态休闲旅游,实现了三产融合发展,进一步打响石坝三黄胡须鸡品牌。

三黄胡须鸡.jpg

放养在山地的石坝三黄胡须鸡

惠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称,该市通过政府引导,挖掘当地资源潜力打造当地的主导产业,成为了稳粮保供、脱贫攻坚、富民兴村的重要抓手,成为史上推动力度最大、时间最集中、覆盖面最广的特色农业产业扶持动作,集成打造了一批优势特色农业集聚地,其中包括优质丝苗米专业村7个、蔬菜专业村17个、水果专业村26个、茶叶专业村18个、南药专业村 6个、畜禽养殖专业村5个、水产养殖专业村2个、花卉专业村2个,除了惠州梅菜、龙门丝苗米、龙门年桔、惠东马铃薯等县域品牌外,柏塘镇柏塘山茶、镇隆镇荔枝等镇域,祖塘丝苗米、柳村山前荔枝、乌坭湖三黄胡须鸡、土桥梅菜、萝岗柏塘山茶、坝仔马铃薯、下龙杨桃、西冲莲藕等村域地方特色农业产业集中全面亮相,产业发展集聚和品牌效应显现。

集成推广,提升项目实施和建设效能

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的博罗县柏塘镇柏塘山茶,累计投入省市财政资金848万元,建设5个专业村。

柏塘茶4.jpg

柏塘山茶园风景如画,引来众多游客

南都记者获悉,根据省的部署,“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一改财政资金报账制的管理方式,项目立项后把财政资金直接拨付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实施主体,给予实施主体更大的主动权和简化了程序,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惠州农业部门编制印发了《惠州市“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布局规划(2019-2021年)》和《惠州市“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管理指引》,统筹布局全市特色产业,为各县(区)选准和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主导产业提供了引领,为进一步规范项目准入和实施管理提供了遵循。惠州累计投入市级财政资金1280万元,将项目实施范围由惠东、博罗、龙门3个省级项目县扩大到3县2区(惠阳、惠城),并着力整合省、市资金发挥叠加效应,打造了打造了博罗柏塘镇柏塘山茶、龙门平陵丝苗米、惠城汝湖多村一品甜玉米、惠阳三和精品兰花等 15个产业基础好、优势特色明显、市场前景好、三产融合度高的产业示范村镇。

惠州各县区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为依托,集成示范推广优质、特色品种,轻简绿色高效种养技术,先进适用设施设备,自动化机械设备、智能数字设备等,建设一批品质看得见、效益算得出的绿色生产示范基地。已实施完成建设绿色生产示范基地44个,示范面积1.33万亩,建设节水节肥节药设施面积0.26万亩,已申请通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的项目村20个。

如博罗县石坝镇乌坭湖村的博罗县石坝乌泥湖思源养殖有限公司,给村里农户提供优质鸡苗和饲料,并提供圈养技术和养殖标准指导,在养殖120天左右,统一收购帮助销售,保障了产品的品质并最大限度降低了农户的养鸡风险。

产业融合,全域拓宽产业链条

博罗县龙华镇柳村村以规模连片3000亩的荔枝标准园为基础,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绿色防控等升级完善园区,建设360平方荔枝交易市场及80立方的冷库,突破了荔枝产业的销售瓶颈,分散的农户抱团发展,统一种植管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销售谈价,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效益明显提升,还促进了荔枝酿酒深加工、观光休闲旅游等项目的延伸和开拓。

柏塘茶3.jpg

柏塘福波合作社建设的茶叶科普园

据了解,惠州市按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强弱项、补短板、突出重点”要求,侧重在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市场和品牌培育、农业设施建设、绿色生产技术推广应用以及农业休闲观光基地打造等方面加大扶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与产业园、农业公园项目结合,成为龙门丝苗米、惠东马铃薯、惠东蔬菜、惠东岩茶、博罗南药、博罗柏塘山茶等产业园(农业公园)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基地。在已实施完成的项目中,与二产加工连接的项目19个,新增产品初加工3个,新增产品精深加工4个;新增产品商品化处理中心1个,新增冷库容量3074立方米;产业功能拓展方面,与三产融合的农旅项目8个,结合观光旅游,扩大特色产业功能。

两年来,惠州通过项目培育新型经营主体97家,以此为纽带联农带农发展,带动农户人数2万人,激发了产业主体的内生动力和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如曾经的省定贫困村龙门县龙田镇田尾村,以惠州御花源花卉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公司 +基地+农户”的形式,联农带动1000多户农户发展兰花种植。又如柏塘镇、麻榨镇等地,产业的兴起吸引了一批本地青壮年劳动力回流创业。同时,加大培训,市县累计举办培训班20多期,培训1500多人次,先后多次分批组织实施主体围绕项目建设管理、生产经营管理、电商运营等多方面培训,提高主体的项目建设管理能力和生产经营能力。

此外,惠州市还将“一村一品”项目用地纳入乡村振兴专项建设用地指标范围,公开让各个实施主体根据程序申报,农业企业缺少建设用地指标、用地难,民间资本、金融资本不敢随便投向农业的问题正逐步得到缓解。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黄海林 通讯员骆悦

编辑:黄海林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