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频发、车主频维权,让特斯拉持续处于舆论焦点中。5月25日晚,特斯拉在官方微博中称已经在中国建立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储存本地化。
南都记者26日从特斯拉中国方面获悉,目前已经启动数据科学家、数据安全专家等岗位的招聘,部分岗位将负责“数据传输安全技术平台的建设与管理”,负责脱敏数据的储存运营。
特斯拉称,所有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的车辆所产生的数据,都将存储在境内,并将向车主开放车辆信息查询平台。特斯拉有关人士26日向南都记者表示,目前已经启动数据领域专家的招聘,“为打造一个体制完善的数据中心,期待对数据平台有独特见解的工程师与科学家的加入,与我们一起努力贯彻执行汽车数据安全管理工作。”
但对于数据的储存地、数据平台的上线时间表等,特斯拉方面并未作出回应。这些招聘的岗位,任职地点依然是特斯拉位于北京、上海的办公地。
(在数据安全专家岗位需求中,特斯拉提及数据脱敏、隐私等关键词。)
南都记者注意到,特斯拉中国本次招聘类别,包括了数据科学家、数据安全专家、大数据平台开发运维工程师、大数据平台高级软件工程师等。
其中,在数据运营专家职位的任职职责上,特斯拉提到,该职位要负责企业各种数据场景下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技术研究,做好数据业务安全风险的识别、定位。
在负责数据传输安全技术平台的建设与管理上,该职位的专家要负责数据脱敏,数据库安全技术平台的建设与管理,参与隐私数据保护体系,安全合规体系的建设。
今年上海车展特斯拉车主维权事件中,一份事故发生前1分钟数据的流出引起业界争议,维权一方认为,特斯拉提供数据给媒体的行为,属于泄露隐私。目前,业界对于智能汽车行驶数据的储存如何脱敏,以及数据的合理使用权责上,仍存在一定争议。
特斯拉表示,除了建立数据中心,将向车主开放车辆信息查询平台。但未来车主具体可以查询到哪些类别的数据,目前仍存未知数。上述流出的事故发生前1分钟数据,包含了时间、车架号、车速、制动踏板物理性移动信号、制动主缸压力等,但制动踏板移动幅度等数据的缺失,让这起维权事件至今都是“各说各话”。
另外,在数据科学家的招聘简介中,还要求应聘者要从每辆车(包括电池)收集的数据中,去改善产品,让特斯拉的用户“更安全”。
事实上,特斯拉数据中心的建设,起因并非近期的维权事件。特斯拉公司全球副总裁陶琳此前确认,特斯拉建设数据中心一直按计划进行,预计今年二季度就能建成。
不久前,国家网信办发布《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也明确汽车数据应当在境内存储。
意见稿提及,运营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计、生产、销售、运维、管理汽车过程中,收集、分析、存储、传输、查询、利用、删除以及向境外提供(以下统称处理)个人信息或重要数据,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的要求。
个人信息或者重要数据应当依法在境内存储,确需向境外提供的,应当通过国家网信部门组织的数据出境安全评估,且运营者不得超出出境安全评估时明确的目的、范围、方式和数据类型、规模等,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或重要数据。
业界人士认为,可以预见包括特斯拉在内的所有车企,尤其是跨国车企,未来都将在中国建有数据存储中心,但相应的政府部门监管,也需加紧落地。
而“监管”的重点车型,显然也是越来越普及的智能网联汽车。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秘书处日前举办的专家研讨会上,专家建议规则制定更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抓住主要矛盾,重视规则的可执行性,进一步明确个人信息、重要数据、车内车外信息等关键概念的定义,推动完成汽车领域的数据分类分级管理。
出品:南都智能汽车产业生态研究中心
南都记者 钟键挺
编辑:李美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