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在武汉仙逝,享年95岁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1-05-28 13:56

据华中师范大学消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华中师范大学前校长、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创建人章开沅先生于2021年5月28日8时15分在武汉仙逝,享年95岁。

zhang.jpg


章开沅,祖籍浙江省吴兴县,1926年7月生于安徽芜湖。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美国奥古斯坦那学院(Augustana College)荣誉法学博士、日本创价大学与关西大学名誉博士。

早年就读于金陵大学,后长期执教华中师范大学,是享誉国际的中国辛亥革命史研究会、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现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和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中心的创办人和领导人。著宏富,主要有《辛亥革命史》、《辛亥革命与近代社会》、《从耶鲁到东京——为南京大屠杀取证》、《传播与植根——基督教与中西文化交流论集》等。

撰著世界上第一部辛亥革命史

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界之泰山北斗、著名教育家、华中师范大学前校长,章开沅先生治学为文,寻史求真,主编中国第一部辛亥革命史专著。他远涉重洋,搜集史料,为“南京大屠杀”提供铁证。他扎根中国大地,开放办学,以创新思维推进教育改革。他研究历史,拷问史魂,关注现实,用史学研究推动社会进步与世界文明发展。

章开沅先生最重要的学术作品《辛亥革命史》初版于1980年,是世界范围内第一部研究辛亥革命的通史性、综论性大型专著。在书中,他按照唯物史观,客观全面地叙辛亥革命的发生发展过程,阐明革命取得胜利及其失败的原委,显示这段错综复杂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全书取精用宏,材料丰富,充分体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辛亥革命研究的观点、方法和水平,受到国内外史学界的高度赞誉。

在主持编撰《辛亥革命史》期间,通过申报审批,章开沅在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成立了辛亥革命史研究室。1984年,扩建为历史研究所。20世纪90年代,更名为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沿用至今。

辞去“资深教授”第一

为了提高人文学科研究者的待遇,2003年,教育部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提出“鼓励高校从实际出发设立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岗位,并给予与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院士相应的待遇”。此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部分文科传统强校相继实施文科资深教授或一级教授岗位制度。中国社科院2006年建立学部制度,推选产生了第一批学部委员和荣誉学部委员,地位相当于中国科学院院士。

章开沅先生先后4次请辞“资深教授”,卸下了这个一年可享受10万元津贴的头衔。时任华师大党委书记马敏曾说:“一开始我们是犹豫的,是舍不得的,是想挽留的。”后来,见章先生再三提及此事,且言辞恳切地表示“荣誉可以终身,待遇应该退休”,学校才决定同意他的请辞,同时授予他“荣誉资深教授”称号。

章开沅先生由此成为中国社科界辞去“资深教授”,打破学术头衔终身制的第一人。

读书人要把自己定位为知识分子

在《读书与做人》这篇文章里,章开沅提到,自己的中学时代是在一种很穷困、很低下的生活水平中度过的——没有电灯,没有电影,没有广播,但是过得很愉快。

因为有学校,有图书馆,图书馆里他翻得最多的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万有文库》。“我们除了懂得苏格拉底、柏拉图,还懂得爱因斯坦,因为《万有文库》就有爱因斯坦。那时还看一点相对论,知道一些基本理论,尽管是一些皮毛。文学就更多,中国文学,西方文学,天文。白天在家看书,晚上就在外面看星座。”

读书给他打开了一个广阔的精神世界。“尽管物质贫困,但精神上很富裕。”

在章开沅看来,光读书是不够的,读书人还要进一步把自己定位为一个知识分子。所谓知识分子,就是要关心自己的社会、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甚至整个人类。是批判的,是对现实不满的,不随波逐流的。

章开沅写道:“大学本来是,也应该是一个比较纯洁的地方,是社会良心最后的记载。事实并非如此,但我并未失去希望,我仍然希望并相信大学能够成为有社会良心的地方,能够跟政府、跟社会、跟各界有识之士一起来推动社会向更好的方向走去。”

编辑:黄茜,刘铮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