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强则国家强,勇奋进、敢创新是新时代青年共产党员的性格底色。勇做新时代新征程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他们用朝气蓬勃和新鲜的生命力,书写了一曲曲新征程上的青春之歌。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N视频今起推《正青春》栏目,用影像和文字讲述广东优秀青年共产党员的故事。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普通却又非凡,他们热衷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小小的实验室里铸造大大的梦想;在组装与拼接的过程中,感受从0到1的全新创造,他们就是一群被寄托着无限希望的未来青年工程师团体,当然,他们更愿意称自己为“机甲少年”。
工科学子杨子琪,就读于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同时,是华南农业大学Taurus机器人战队的一名成员。从加入这个队伍以来,他就渴望有朝一日,能够以令人眼前一亮的研发成果,与团队的小伙伴一起站在更广阔的战场上驰骋。
蓝方英雄机器人与红方步兵机器人在进行模拟战。
“没人能拒绝红蓝对抗的热血比赛”
2021年5月14日,位于广州的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北楼108门口,Taurus机器人战队成员杨子琪弯着腰,拿起可擦笔,在门口的白板上写下:距离RoboMaster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南部分区)仅剩19天。
此时,距这支战队上次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32强,已经过去近两年了,包括杨子琪在内的20多名正式队员都被寄予更高的期待。学院的指导老师、往届已毕业的老队员,还有他们自己,无一不希望他们能够打破“这个队伍自成立以来获得的最好成绩”,再次带领全队奔赴2021年的全国总决赛。“我们的目标当然是希望能够成为全国赛的常客,能走得越远,肯定越好。”
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是由共青团中央、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大疆创新发起并承办的国家级科技创新竞赛,是一个为青年工程师打造的全球性机器人竞技平台。从2015年创办至今,这一赛事的创新性与对抗性一直吸引着无数科技爱好者投身其中,截至2020年底,它已吸引全球400余所高等院校的青年工科学子参赛。
杨子琪所在的Taurus机器人战队,成立于2017年,是华南农业大学唯一一支征战RoboMaster比赛的机器人队伍。“Taurus”意指“金牛”,“牛是我们华南农业大学的一个神兽,寓意着好运。同时,牛的品质也鼓励我们在研发的道路上,勤耕不辍,自强不息。”
早在半个多月前,省内的许多高校战队都相继投入到机器的实战训练中,但此刻,杨子琪所在的战队仅有一台4号的步兵机器人组装完成,进度大大落后,更别谈正式的模拟训练和作战了。
6月初,随着南部分区赛开始的时间一天天临近,负责团队工程机器人电控调试工作的他,也开始着急了。加入Taurus机器人战队已有两年多的时间,杨子琪还没能亲自上过机甲大师赛的战场,完成梦想的机会仅剩这一次了。明年的6月,他就要正式告别校园生活,成为一名真正的社会人。
备赛的时间里,杨子琪和队员们一天的时间,基本上除了上课和学习专业知识所必要的时间之外,他们都会在实验室进行研发。更多的时候,他们会因为过于投入和专注,错过吃饭的时间,但这对于他们来说,“这都不是事!”
亲手制造一台机器人的过程有多磨人,他们早有领会,但为了心中的“机甲梦”,他们愿意为此付出。“一群本科生从无到有制作一台机器人,然后让它在战场上面驰骋,去互相击打,互相射击,我觉得这样一种方式很吸引我。更准确地说,谁能拒绝热血激烈的红蓝对抗比赛呢?”
杨子琪在给步兵机器人更换电机的电子调速器。
排除万难 努力备战
小满过后,炎夏正式登场。广州连日来持续高温加雷阵雨的天气,让半密闭且没装空调的实验室更加酷热难耐,但更让人窒息的是焦灼的气氛,因为前一晚,原本一架运作顺畅的步兵机器人,突然无法发射子弹。杨子琪与团队其他成员一直在实验室里,对机器上装载的零部件一一检修,直到凌晨三点多才彻底查到故障的根源。
眼下,距离比赛时间越来越近,杨子琪与团队其他成员都在马不停蹄地组装、检测、修改……目前,包括步兵、英雄、哨兵在内的不同机器人兵种,终于各有一台已初步组装完成。
为了更好地检测机器人的性能,队友们将分成两组,进行一场模拟战。和游戏玩家所熟悉的电子虚拟世界一样,红蓝双方,互相厮杀和搏斗。虚拟空间里的游戏规则,被完整地复制到机器人大赛的作战中。
谈及眼下即将到来的南部分区赛,尚未准备充分的杨子琪依然满怀信心。毕竟,比起2020年初,团队成员因为新冠疫情,无法集中返校进行训练,斗志溃散的阶段,如今大家发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进精神,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前进的状态,给他了充足的自信心。
华南农业大学Taurus机器人战队合照
践行梦想的实干家
机器人本身就是一个学科交融的产物。来自学校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同学,根据各自的兴趣与能力,共同组成了Taurus机器人战队的机械组、嵌入式组、视觉组、导航组、非技术组等部门。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是从零开始接触,为了践行梦想,他们愿意减少玩乐,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学习钻研相关专业技能。团队里的每一位都用自己的行动力和付出,传达着对机器人科学领域的认知兴趣和参与热情。
每年灵活多变的赛制与规则,也推动着这群学生对创新的渴望与追求,“因为比赛的规则每年都在更迭,这倒逼我们不仅要对机器人的性能进行优化和迭代,还有根据新的赛事规则,开发新的技术,今年我们在硬件方面,就使用了团队自主研发的陀螺仪。”
研发的过程总是充满曲折,疏忽与错误时常发生,但是直面困难与解决困难的勇气,也让这支队伍团能够在研发之路上,走得越来越扎实。在5月的最后一周里,杨子琪和其他队员,还在抓紧测试和训练,以保证机器在战场上的万无一失。
“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这是杨子琪的座右铭,对于他来说,创新者无畏,每一战,都是成长。面对今后的职业发展,杨子琪有着这样的抱负:“机器人这一个领域,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也正在逐渐兴起。同时,也与国家规划方面的需求不谋而合。我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青年工程师,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采写:南都记者 黄怡婷
摄影:南都记者 董梓浩 实习生 伊凯文
视频:黄怡婷 董梓浩 实习生 伊凯文
编辑:陈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