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艳:首设防欺凌性侵制度,新未成年人保护法“长了牙齿”

南方都市报APP • 隐私护卫队课题组
原创2021-05-31 20:28

“以法之名,守护少年的你”

叁·专家

最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于6月1日正式生效,这将对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产生什么影响?近日,南都对话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就家庭监护责任、未成年人隐私、学生欺凌、性教育等话题进行详细解析。

孙宏艳表示,与过去相比,新未保法有很多创新之处。比如,新未保法结合时代特征,对家庭监护责任进行了强化和细化,给家长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此外,在总则部分就明确提出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如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尊重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与特点、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等,足见重视。新未保法还首次提出学校要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制度、预防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工作制度,对事前、事中、事后处理均作出有可操作性的详细规定,是一部“长了牙齿的法律”。

孙宏艳.jpeg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受访者供图

谈家庭监护责任

规则细化,减少“甩手掌柜”

南都:新未保法细化了家庭监护职责。这可以对实践提供什么样的指导意义?

孙宏艳:最新修订的未保法,从原来的72条增加至132条,文字增加了1万多字,这些增加的内容非常细化,也有很多创新之处,较好地解决了原来未保法原则性强、笼统不好操作等问题。

比如在家庭保护这一章节,明确了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履行的10条监护职责,以及不得实施的11项行为。这些具体规则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结合时代特征,给家长提供很好的指导和监督。

过去很多家长认为让孩子吃饱了就行,或者学好就行,但现在未保法就明确指出,家长不仅要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而且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保障娱乐和体育锻炼等。

南都:结合你们团队做过的调查,可以举几个具体的例子吗?

孙宏艳:我们曾经做过多年调查,有个问题是问孩子“家长最关心你什么”。每一年的结果都是“成绩”排在第一位,“情绪”排在倒数第一位,“交友”排在倒数第二位。

从这些可以看出来,家长对自己的监护责任也并不是非常清楚,至少觉得其他方面没有学成绩重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因为情绪出问题的更多,成绩往往就是个导火索。我们研究也发现,青年有近三成有抑郁情绪,其中,初中生的焦虑情绪最严重。

除此之外,新修订的未保法对监护人不能实施的行为也规定得很细。比如,家长不能让孩子喝酒抽烟,电子烟也被包含在里面。过去一到春节,有些家长会给孩子劝酒,现在就明确这些行为是不对的。

南都:新未保法创设了对未成年人的“代为照护”制度,在强调监护人的责任方面有何变化?

孙宏艳:原来的“委托监护”在这次修订中被改成了“代为照护”,虽然只修改了几个字,但意义重大。

按照民政部2018年公布的数据,在我国双亲都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有690多万。这些孩子的生活怎么保障?实际中有很多父母出去打工,就把孩子交给家里老人或者叔叔婶婶等其他人照顾。甚至有少部分孩子是自己独自生活,没有人照顾。父母反倒做起“甩手掌柜”,认为他把孩子交给别人了,自己出去赚钱往家里寄钱就可以了,甚至有的不寄钱也不联系。

我们对留守儿童进行调研发现,“甩手掌柜”这种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大多数出去打工的父母是半年以上回一次家,一年两年的比例也挺高。原来“委托监护”的提法淡化了家长作为监护人的责任,以致有些委托人似乎忘记了自己的监护责任,对孩子的成长不管不顾。“代为照护”这一规定就明确告诉家长,别人只是代替照顾一下,并不是承担了监护责任,父母不能够把监护责任甩掉。

新未保法还规定,父母要每周要与孩子联系一次,了解孩子的生活、学、心理等情况,给予更多关爱。这一条款不仅是针对父母出去打工的情况。在城市里有些家长说自己忙,请手机、平板电脑当“电子保姆”,代替自己陪伴孩子。技术只能提供一种辅助,并不意味着可以代替家长承担监护责任。因此,新未保法对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等也做出规定,这与强化家庭监护责任也是一脉相承的。

谈未成年人隐私

孩子是独立主体,人格应受尊重

南都:新未保法特别强调要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这方面目前面临哪些难点?

孙宏艳:这次未保法在总则第四条就首次提出保护未成年人“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其中一项就是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足见重视。什么是“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也就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

过去很多人不把孩子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当回事,归根结底是因为不把孩子看成一个主体,认为“小孩没有关系”。所以有些父母从不在社交媒体发自己的照片,却热衷于晒娃,甚至晒孩子光屁股的照片。这就是没有考虑过孩子也是一个有自我尊严、主体意识的人。

另一方面,随着网络广泛地渗透入日常生活,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过去孩子信息泄露被口口相传,仍然是小范围的,但现在如果被传到网上,就可能一夜之间人尽皆知,造成的影响也会更恶劣。

新未保法在总则的部分就明确提出要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这是对后面所有章节的统领。现在难点仍然在于,对未成年人隐私保护的意识不强,不把孩子当成一个有独立行为的个体,就对尊重孩子的隐私方面格外不在意。另外网络传播使信息泄露的后果更加不可控。未成年人网络隐私保护存在侵权主体更多样、过程更隐蔽、后果更严重的特点。

南都:现在出现另一种情况,就是家长通过摄像头、手机软件等技术手段,对孩子实行监控。这是否侵犯了孩子的隐私?

孙宏艳:技术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技术的确给家长带来很多便利。比如装摄像头、电话手表之类,出发点都是为了更好地监护孩子。但另一方面,有可能对孩子监控过度、侵犯了孩子权利。这些技术平台也存在泄露孩子个人信息的风险。

本质上来说,家长还是应该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自己的附属品。所以我认为家长判断是否使用这些技术辅助手段的尺度,应该是尊重孩子的意愿。家长可以和孩子商量为什么要装摄像头等设备、怎样做才能保证安全。这个讨论过程也是对孩子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很好的途径

谈学生霸凌、性教育

关键是增强意识,新法“长了牙齿”

南都:新未保法首次对学生欺凌进行了定义,并规定学校应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制度。学校在防控校园霸凌事件中可以扮演什么角色、起到什么作用?

孙宏艳:新未保法首次提到“学生欺凌”,对什么是学生欺凌做了一个很好的界定,并对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制度规定得很细,这就会让学校对学生欺凌的处理更具体一些,更好操作。

新未保法规定由学校来建立防控制度,就意味着在处理学生欺凌问题上,学校是主角,是第一责任人、第一道防线。建立制度就是说不能等事情发生了再去解决,而是要事前预防。很多学生欺凌实际上是心理问题或者交友问题导致的,并不是说欺凌者本身有多坏。他可能平时觉得自己成绩不好挺失败的,觉得老师同学看不起他,想着整出件大事来引起重视。也有的孩子欺凌行为由家庭导致,在家庭生活中情绪被压抑,或者被家长专制对待,他们也会通过欺凌他人来发泄自己的攻击情绪。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和心理辅导,以及对教职员工进行培训,与家长做好沟通。事后要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安部门进行报告。

整个新未保法对事前、事中、事后的处理都做出了详细规定,是一部“长了牙齿的法律”。以前觉得法条都说得很对,但找不到具体的责任对象,但现在就划分得很清楚,对学校、家长都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

南都:学校、幼儿园应建立预防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工作制度。您认为预防未成年人受到性侵害性骚扰的关键是什么?

孙宏艳:对预防未成年人性侵的讨论已经有很多,也有很多共识。还是要从事前、事中、事后的角度去考虑。

新未保法中规定,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在社会保护、政府保护等章节,也对预防性侵害未成年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比如酒店服务人员要留意带未成年人入住的情况,街道办事处、医生、早教机构等行业的从业人员也要对未成年人的状况进行关注,在事中切断潜在危险。对孩子事后的救助和心理辅导等也作出详细规定。

南都:怎样才能更好地对未成年人进行性教育?

孙宏艳:最关键的还是首先要对未成年人开展性教育,使孩子产生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最好不要等到事情发生之后再去补救,因为性侵对孩子的伤害很大。孩子很小的时候基本上意识不到会发生什么,或者有意识但没有自我保护能力。

曾经有人做自我保护培训,就发现让孩子喊救命的时候,很多孩子喊不出口。所以加强预防性侵害性骚扰的意识和能力训练,非常有必要。

目前,学校和家长对性教育的意识普遍都比较差,比如家长告诉孩子“你是从垃圾堆捡的”之类,学校的性教育课时也经常被别的课占用,或者上课时男女分开。老师和家长对性教育还是感到难以启齿,之前也曾发生过家长反对性教育教材进校园的事件。也许要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应该首先对家长老师进行教育,让大家意识到这件事的必要性。

其实性教育从孩子一出生就可以开始了,可以说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教育,只是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内容。一岁多的孩子就已经有好奇,产生了一些性的意识,不过更多的是自己作为个体的一些感受,这时的性教育更贴切地说是“性别教育”。随着年龄增长,成年人也会产生新的一些思考。所以性教育可以结合年龄特点来执行。

现在已经有一些专业的绘本、书籍。家长可以买一些书放在书架上,不需要逼着孩子去看,孩子自己想看自己就会去看。当性教育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谈论起来就像谈论一个杯子、一个椅子一样,不会感到羞耻,慢慢地孩子就会产生自我保护意识。


出品:南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研究中心

采写:南都记者马嘉璐 见习记者黄慧诗


海报.jpeg

编辑:蒋琳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以法之名,守护少年的你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