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疫情再起,新冠检测板块及疫苗股再次走强。前期妖股热景生物以及诺禾致源直接20%涨停。达安基因、东方生物等纷纷跟涨。此外,疫苗概念股也持续走强,智飞生物、康希诺、复星医药等大幅高开。
新冠检测常态化 细分赛道POCT将扩大市场规模
上周,广深两地分别报告了多例与新冠病毒Delta变种同源、与新冠病毒Alpha变种同源的病例。连日来,广深佛多地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及目标人员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早前,市场曾预计2021年新冠检测量或将随着疫情的拐点而出现下降。然而,今年以来国外国内多地多点暴发疫情,使得新冠检测热度并未消退。
根据OWID数据,2021年年初至4月20日,样本国家合计检测量已经达到7.21亿人份,已达到去年全年检测量(9.47亿人份)76%的水平,同时每月检测量仍然在环比增长。可以看出,新冠检测作为目前最有效的疫情防控手段之一,面对反复肆虐的新冠疫情,其市场仍将维持高景气度。
相关公司的市场表现也是最为直接的佐证。
图源:体外诊断网
以热景生物为例,据其2021年第一季度报告,其净利润为6.01亿元,同比增长1172倍,主要原因为两款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试剂产品在德国获得认证并销售。4月13日,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的自愿性披露公告发布后,热景生物股价立即收获20%的涨停。从4月13日开盘的69.64元/股,热景生物暴涨至4月30日的225.5元/股,市值也突破百亿元。
而在东方生物的2020年业绩说明会上,董事长方效良也提出,2020年公司收入及利润主要来自POCT(point-of-care testing即时检验)快速诊断试剂,其中新冠检测试剂实现销售收入29.6亿元,占销售收入的91%。“2020年业绩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快速响应新冠检测产品需求,开发布局了十余款新冠检测试剂,新冠抗体检测试剂盒、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等核心产品均取得重大销售业绩突破。”
从以上两家企业可以看出,在新冠检测的市场上,另一细分领域——POCT正在迅速扩展市场规模。
可以说,新冠疫情是POCT快速成长的“催化剂”。在高感染风险的环境下,市场强烈意识到POCT“立等可取、居家检测”的优势,这加速了市场教育。以IgM/IgG抗体检测(胶体金法)为代表的新冠居家检测,颇受海外市场的欢迎。
据了解,在新冠病毒全基因序列公布后,目前已开发出核酸、抗体、抗原检测试剂。国家卫健委全国真菌病监测网国家中心主任、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徐英春表示,对于新冠病毒,核酸诊断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但仅靠一种技术手段并不够,在病毒感染的不同阶段,检测方式有所不同。早期诊断时,核酸和抗原检测的敏感性较高,感染后期,则是抗体检测作用明显。
2020年3月初,万孚生物、英诺特生物、博奥赛斯、万泰凯瑞等企业研发的新冠抗体检测产品,率先获得了国家药监局的批准。彼时以华大基因、圣湘生物、达安基因、迈克生物、万孚生物等企业率先迈开了申请欧盟CE认证的步伐,进入欧盟市场。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新冠检测是目前最有效的疫情防控手段之一,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新冠检测市场需求持续释放。受需求推动,全球入局新冠检测市场的企业不断增加,我国新冠检测试剂研发整体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新冠检测能力也不断提升。随着全球疫情防控常态化发展,未来新冠检测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新冠疫苗进入兑现期,mRNA疫苗的赛跑,谁先冲线?
上周,港股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披露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中国生物制药第一季度录得收入约72.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4%;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应占盈利约为19.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8.5%。根据财报,中国生物制药第一季度应占联营公司及一家合营公司盈利达到了14.76亿元,而去年同期仅为249.3万元。
国君策略指出,联营及合营公司盈利增长主要来自于科兴中维。2020年12月,中国生物制药宣布向科兴中维出资5.15亿美元,持有其15.03%权益,由此推测科兴中维2021年第一季季度净利润或达到约100亿元。根据公司公众号此前披露,截至4月1日,科兴中维新冠灭活疫苗在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的累计发货量已经达2亿剂(含半产品),全球累计接种量达1亿剂。
可以看出,新冠疫苗企业将迎来业绩爆发。而其中,因疫苗技术路线的不同,对于疫苗的研发进度也备受关注。
根据WHO统计,从2020年年底到2021年5月,半年内陆续(紧急)上市了近10个新冠疫苗产品。截至2021年5月7日,全球进入临床阶段的新冠疫苗研究项目数量共有97个,其中进入三期临床研究的有18个,仍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的项目有183个。
记者了解到,全球在研和已上市的新冠疫苗按技术路线,主要有四大类型: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以及mRNA疫苗。就目前国内疫苗市场看,国药和科兴的灭活疫苗已经实现大规模注射,智飞生物的重组蛋白疫苗已经获批紧急使用,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也已经开打,唯有mRNA疫苗还在冲刺阶段。
从目前全球各类疫苗公布的有效率数据来看,mRNA疫苗的有效率最高。
从国内各家研发进度来看,国内新冠疫苗的mRNA研发阵营中,最受关注的为第一梯队——分别是BioNTech的进口组和艾博生物的国产组。目前来看,这两个疫苗最有希望率先撞线。
进口组方面,5月9日晚间,复星医药发布公告称,拟与德国疫苗厂商拜恩泰科(BioNTech)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生产mRNA新冠疫苗,年产能有望达到10亿剂。此举标志着中国将首次实现国外引进新冠疫苗的本土化生产。
此前,BioNTech首席执行官Ugur Sahin曾向媒体表示,该公司为争取中国批准其新冠疫苗,正在回复中国监管机构最后的一些问题。Sahin认为中国可能在2021年7月批准BioNTech的mRNA疫苗。但是市场上也有一种声音认为,这个时间估计可能稍显乐观,实际在中国获批还要看桥接试验的进展与具体结果。
国产组方面,由艾博生物负责研发、沃森生物负责生产和推广的mRNA疫苗,是目前国内第一个进入临床三期的mRNA疫苗。
5月11日,墨西哥外长宣布,中国公司研发的mRNA新冠疫苗ARCoV将于本月30日起在墨西哥开始III期试验,预计有6000名志愿者参加,这款疫苗正是艾博生物研发的。
ARCoV疫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核心原料和关键设备已实现国产化。2020年12月,沃森建设中国首个mRNA新冠疫苗生产车间,ARCoV疫苗预计8个月内建成投产,一期产能为1.2亿剂/年。
截至收盘,康希诺生物港股涨8.54%、A股涨2.64%;智飞生物涨3.86%,报195.2元;复星医药港股涨0.94%,A股涨0.95%。新冠检测股涨势迅猛,热景生物20%涨停,之江生物12.6%涨停,达安基因涨8.93%,东方生物涨7.33%。
奥一新闻记者 林诗妍
编辑:林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