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盐田港!揭秘第一线真实生活:值守100小时未曾下船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1-06-01 23:16
报料有奖

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55岁的陈斌第一次经历在自己的拖轮上值守100小时,作为“拖16”的船长,他和船员们的一个特殊工作就是接送引航员,中午12点40分,来自马来西亚的货轮途经广州南沙,来到盐田港,陈斌带着两个船员穿上防护服出发,开始一天的工作。

6月1日,南方都市报视频连线盐田港下属拖轮公司,镜头之后,大量细节还原了海上作业全体船员的不易,在高温与噪音的环境中,每次完成作业他们严格执行抗疫流程,正如船长陈斌连线时所说:每个工作都需要有人做。正是诸多角落中的身影,默默坚守,让一切工作照常进行。

800x532_60b63c73a2f7c.jpg

800x532_60b63c73c5e9e.jpg

接送引航员:全套防护服+精准驾驭风浪

55岁的拖轮船长陈斌从业已经超过30年,由于疫情,他们的工作由原先的一天三班倒,改为24小时不下船。

拖轮是港口重要的作业船,陈斌所在的这艘“拖16”是众多拖船中比较特殊的一员,除了日常拖带作业,拖16还要负责每天接送引航员。陈斌更习惯按照老叫法叫他们“引水员”, 他告诉南都记者:每一艘停靠盐田港的集装箱船都需要一位引航员登船,一方面这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另一方面引航员也更熟悉航道、水深、水流和航标设置等,能保证港口和船舶的安全。“班轮进入盐田港水域的时候由我们拖轮把引航员送上大船,在班轮离港时把引航员从各大船上接下来,因为引航员直接接触外籍班轮上的船员,所以我们的作业有一定的风险。”

陈斌带着两名船员,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走上船头甲板,缓缓靠近了眼前的巨轮,和这艘来自马来西亚的巨大货轮相比,拖轮显得非常“迷你”,在整个接送过程中货轮并不停歇,因此拖轮也必须精准地达到一定速度,克服风浪的影响,才可以保持平稳,让引航员顺利由货轮走到拖轮。经过几次对接,拖16终于将同样全身防护服,防护面罩的引航员顺利接到了船上。

没有多余交谈,引航员立即开始进行消毒,随后迅速将防护服脱下在船员引导下放入专用的黄色回收桶,随后两位负责接送的船员也将自己的防护服和护目镜等设备脱下放入该桶,并最后对手进行消毒。

800x600_60b63c88a9fb4.jpg

800x600_60b63c8902afc.jpg

800x600_60b63c895556f.jpg


24小时船上生活,不离港不离船

为确保防疫效果,目前拖16和盐田港的其他拖轮都执行不离港不离船的措施。“拖轮上的空间还是挺有限的。”陈斌在驾驶舱内转了个身,通过镜头笑着说,随后在他引导下,厨房、铺位、餐桌、机房等等一一展现在镜头下。

“现在厨房的食材都是由拖轮公司统一配送。”陈斌介绍,如今一日三餐船员们都是在船上解决,公司会一次配送几天的储备。

刚刚打开机房的大门,就听见了巨大的轰鸣声,镜头移到墙壁上的温度计显示“40”摄氏度,陈斌说尽管在室内有空调,通常温度也在27摄氏度以上。接送引航员时船员们还要全身穿防护服,“今天阴天很舒服,太阳大的时候防护服里肯定都是水”陈斌说。

目前拖16实行24小时不离港不离船已经有4天,陈斌说这帮兄弟中孩子最小的才几个月。就算他本人从业30几年,也是头一次遇上需要在拖轮上住几天几夜的情况,“过去遇到台风最多也就是住24小时。”面对这样的情况,陈斌却感到大家心态却很平和,“疫情防控不是几个人,几个单位的事,时全面抗疫,人人有责的事。我们拖轮船员作为一分子,关键时刻就是要服从大局听从指挥。”

陈斌颇为自豪地表示,盐田港是世界大港,港口停摆会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种种困难,“我们就是要坚守岗位,坚定信心,齐心协力,确保疫情防控和生产两不误。”

据悉,盐田港5月31日零时起恢复接收重柜。疫情以来盐田港区牵动人心,一方面抗疫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盐田区按照“一组对一人”的工作模式,再次全面排查与国际货轮相关的重点人员,全面核实登轮作业等,同时成立盐田港区疫情防控现场指挥部,全面加强港口风险管控。

800x600_60b63d5ed04da.jpg

800x600_60b63d5f42fad.jpg

800x600_60b63d5f9405f.jpg

800x600_60b63d5fe489c.jpg

800x600_60b63d603c119.jpg

800x600_60b63d6089bd7.jpg

800x600_60b63d60d6a8f.jpg

采写:南都记者 谢宇野

盐田港集团供图

编辑:戴越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同心抗疫 守护家园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