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最好水平!去年东莞六项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首次全面达标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东莞
原创2021-06-03 18:33

在“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6月3日,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在市会议大厦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发布《2020年度东莞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并通报东莞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十三五”规划成效和“十四五”规划情况等。

根据公报,2020年,东莞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其中,六项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首次全面达标,空气质量创历年最好水平;城市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标,国控地表水断面消除劣Ⅴ类;城市声环境质量保持平稳。

微信图片_20201026194155.jpg

大气环境质量:

去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为91.3%

根据《2020年度东莞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在大气环境质量方面,2020年,东莞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范围在21-206,达标天数为334天,达标天数比例为91.3%,同比上升了13.2个百分点。

此外,东莞六项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且同比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其中,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为8微克/立方米,比2019年(10微克/立方米)下降20.0%,达到国家二级标准(60微克/立方米);全年日平均浓度超标率为0,与2019年持平。

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比2019年(37微克/立方米)下降27.0%,达到国家二级标准(40微克/立方米);全年日平均浓度超标率为0,比2019年(1.6%)下降1.6个百分点。

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比2019年(48微克/立方米)下降20.8%,达到国家二级标准(70微克/立方米);全年日平均浓度超标率为0,与2019年持平。

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比2019年(32微克/立方米)下降25.0%,达到国家二级标准(35微克/立方米);全年日平均浓度超标率为0.3%,比2019年(1.9%)下降1.6个百分点。

一氧化碳(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浓度为0.9毫克/立方米,比2019年(1.1毫克/立方米)下降18.2%,达到国家二级标准(4毫克/立方米);全年日平均浓度超标率为0,与2019年持平。

臭氧(O3)日最大8小时值第90百分位数浓度为155微克/立方米,比2019年(191微克/立方米)下降18.8%,达到国家二级标准(160微克/立方米);全年日最大8小时值超标率为8.7%,比2019年(19.7%)下降11.0个百分点。

微信图片_20201206094931.jpg

水环境质量:

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57.1%

在水环境质量方面,2020年,全市2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东江南支流和中堂水道)平均水质类别为Ⅱ类,水质状况属优;水质达标率(按频次计算)为100%,比2019年(83.3%)上升16.7个百分点。

在国控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情况方面,根据《“十三五”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设置方案》(环监测〔2016〕30号),东莞共有8个国控地表水监测断面。其中,观澜河-企坪、茅洲河-共和村、东江北干流-石龙北河、东江干流-东岸共4个断面为跨市河流边界断面,东莞运河-樟村、东江南支流-沙田泗盛、东江南支流-第六水厂和石马河-旗岭为市境内河流断面。

2020年,国控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者优于Ⅲ类)比例为62.5%(不计溶解氧),Ⅳ类水体比例为37.5%,劣Ⅴ类水体比例为0;与2019年对比,石龙北河、东岸和第六水厂断面水质保持为Ⅱ类,水质状况属优;企坪断面水质由Ⅳ类好转到Ⅲ类,水质状况属良;沙田泗盛断面水质为Ⅱ类(不计溶解氧);共和村、樟村和旗岭断面水质由劣Ⅴ类好转至Ⅳ类,水质状况属轻度污染。

在国考、省考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方面,根据东莞市与省政府签订的《东莞市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东莞共有7个国考、省考地表水监测断面:东江北干流-石龙北河、东江南支流-石龙南河、东江南支流-沙田泗盛、淡水河-角尾村、东莞运河-樟村、石马河-旗岭和茅洲河-共和村。

2020年,东莞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者优于Ⅲ类)比例为57.1%(不计溶解氧),石龙南河、石龙北河、沙田泗盛(不计溶解氧)水质为Ⅱ类,角尾村水质为Ⅲ类;地表水Ⅳ类水体比例为42.8%,旗岭、樟村、共和村水质为Ⅳ类;地表水劣Ⅴ类水体比例为0。与2019年对比,樟村、旗岭和共和村断面水质明显好转,沙田泗盛、角尾村断面水质好转,石龙北河断面水质有所好转,石龙南河断面水质平稳。

微信图片_20210319151628.jpg

声环境质量

区域噪声环境质量总体水平等级为三级

2020年,东莞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7.2分贝,比2019年(59.4分贝)下降3.7%,区域噪声环境质量总体水平等级为三级,处于一般水平。影响区域声环境的主要声源构成为生活源和交通源,分别占65.8%和22.5%。

2020年,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67.1分贝,比2019年(69.3分贝)下降3.2%;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为一级,处于“好”的水平。

2020年,城市功能区噪声昼间达标率为52.8%,比2019年(61.1%)下降8.3个百分点;夜间达标率为41.7%,比2019年(36.1%)上升5.6个百分点。

采写:南都记者 田玲玲

摄影:南都记者 刘媚

编辑:田玲玲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