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征文:学海起棹 自渡人潮

南方都市报APP • 非虚构写作
原创2021-06-12 12:19

微信图片_20210610204443.jpg

学海起棹 自渡人潮

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 高三1班 陈戬   指导老师:苏小莲

回望2020年时,疫情之下的延期的高考似乎已经足够特殊。但是将目光投向2021年时,疫情在国内长久平缓的情况下,广州出现波动反复。同年而至的新高考模式,对于大众而言,似乎是可以感叹上两句的新闻。但当你作为一名考生,坐在考场中,听着那冷冰冰的电子女声,响了五遍的铃时,提起了笔,就会发现——高考就只是高考,与环境无关,与时期无关,只与你以及你的笔有关。

如果要去回想一下我刚参加完的高考,会想到什么呢?体育之研究?甲乙丙丁谁与谁互为独立事件?妈妈在母亲节的惊喜?或者是在磁场电场里进进出出的电子和生物化学里的碳达峰与碳中和?还是那些带着检疫设备的四处奔波的医护人员,封校时昼夜忙碌的后勤与老师,学校隔离带上的路障,进场消毒换口罩时的忐忑……大概再回想时,记忆里的这些影子同样有着自己的光辉,但拿着笔时那种患得患失以及铃响时候时不时升起的幻灭感,对于我,至少是现在的我而言,足以于相当长的时间尺度上深远而持久地在我的心里荡起波澜。

换作其他任何一次考试,考砸了或者是犯了非技术性错误,我都可以坦然接受并觍着脸说下次一定不会。可只有当我坐在这样的考场时,我才能领会什么叫作没有重来,无法后悔。那些你闲暇时所有畅想的未来,全都被压缩在考题的字里行间,对者欢颜,误者垂泣。我们可以说高考不是人生的唯一,但没有人会想在高考考砸了以后听这话,而坐在考场上我就连想这句话的闲暇也没有。

这一次做题,没有同学来讨论,没有老师给解析,甚至是在考完以后估计连答案也没有几个人想去对。但就是这样的一场考试,却会让你明白,什么才叫"书写"自己的人生。至于出了考场以后的疫情,几年研究准备的新高考模式,在肃穆的考场乃至那张卷子前,你根本想也不会想。在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十八年人生当中,似乎就这一次我是实实在在地在把握自己的人生——没人能来参与,也只能靠自己来把握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主,执起那自己打造的桨棹,去渡了熙熙攘攘的人潮,去夺取夜空下最璀璨的星光。

高考啊,是一段旅程的尾声,也是另一段征途开始。它算是一场仪式还是磨砺,我不得而知,但接下来的路途中,远比高考要复杂、艰辛的事或许还有更多。愿我也能有如贺拉斯那般的精神——人生没有草稿,雪化了是春天,不管是生活的路越走越宽还是越走越窄,不管暴风雨将我吹向何方,我都将以主人的身份上岸。

微信图片_20210610204416.jpg

疫情下的高考,最难忘的记忆。同心抗疫,万众一心,留下了太多的感动、感触、感谢,有什么话想对老师、医护人员、警察、志愿者和同窗说,这段高考岁月你想留下一点纪念吗?写一篇青春纪念文吧!高考之后你的生活会如何?拍一段VLOG分享给大家吧!

征文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800-1000字

投稿方式:征文作品可扫小程序直接投稿

征集时间:即日起

视频要求:5分钟以内,建议编辑好字幕及拍摄者署名,大小在2G以内,mp4高清格式最佳,根据视频整理基本文字内容200-300字

视频投稿方式:发至 ndjylm2019@126.com(邮件主题请注明:高考),投稿人须在邮件中注明个人简介,可联系的手机号码

福利:优秀作品将获得见报和网络多渠道刊载机会,并有特别的纪念品等着你噢!

平台简介

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主要面向中小学生,聚合优秀师资,提供别具一格的写作主题,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主写作。每周精选部分优秀作品刊登于报纸,并邀请名师名家点评作品。同时也会不定期举办特设主题征文活动,并提供南都小记者培训课程,扫下面二维码加入平台一起写作吧!

微信图片_20210610204833.jpg

整理:南都记者 梁艳燕

编辑:游曼妮   实习生 吴欣宇

编辑:游曼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我经历的2021年高考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