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近两个月来,一场罕见的野生亚洲象远距离迁移活动,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全民观象”盛况空前。
在这背后,当地各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24小时不间断监测,通过设置路障、食物引导、提前预警疏散居民等方式避免人象冲突,确保安全,目前人象平安。
象群将何去何从?有网友向云南省林草局建议,先预设围栏将象群引入其中,分批麻醉运输到普洱地区后放归自然。还有网友建议可以用一到两只经过人工训练的大象,引导野生象群回归。
“无论是亚洲象还是非洲象,迁移、扩散有助于寻找新的觅食地和资源,开展种群间的基因流动,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维持生存。”国家林草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陈飞,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解释。
最新进展:有公象离群
象群的迁移从去年就开始了。
2020年3月,象群从西双版纳州进入普洱市,并一直北上,途经普洱市墨江县、玉溪市元江县、玉溪市峨山县、玉溪市红塔区洛河乡等地,于本月2日晚进入昆明市晋宁区双河乡。但此后几天时间象群并未继续长距离向北迁移,并在本月8日晚重回玉溪市,进入易门县十街乡。
象群一路迁移的过程中,有“象宝宝”诞生,也有公象离群而去。去年11月,一头母象在普洱市墨江县生了个孩子,让当时的象群壮大至17口。而今年以来,已共有3头象离群活动,其中2头在4月下旬返回普洱市墨江县,本月6日,又有1头公象离群,目前距象群约16公里。
对于公象为何离群,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严旬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我个人判断离开象群的大象是没有具体方向目标的,可能是由于种群结构的调整而自行离队。”
6月11日晚,南都记者从云南省北迁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获悉,截至当日17时,北迁象群总体向西南方向迁移8.12公里,持续在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乡活动。一公象离群6天,位于昆明市八街街道密林内,与象群直线距离约16公里。人象平安。
积极应对:以食物引导避免人象冲突
近一个月来,在网友每天欢乐刷屏收看“大象到哪儿”的背后,是当地各部门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和24小时不间断监测。
5月29日,云南省成立亚洲象群北迁安全防范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指挥调度亚洲象北迁沿线安全防范工作,国家林草局派出专家赴当地商讨应对象群北迁措施。
据了解,为了让象群远离人群,远离人口比较密集的居住地,当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现场有多个无人机组对象群进行24小时空中监测。
当发现象群要进入人类比较密集的活动区域时,指挥部会在规定的路段设置路障,通过路障让象群改变行进方向。或是投喂一些食物,用食物引导的方式让象群去到合适区域。在人员稀少的地区则是让人员提早进行疏散。
最新消息显示,6月11日,现场指挥部共投入应急处置人员及警力1413余人次,出动渣土车230辆、挖掘机9辆、应急车辆212辆、无人机17架,疏散群众1010户、3670人,投喂象食2.5吨,盐水补给2桶,补充亚洲象食源供给,保护沿途群众安全。
南都记者注意到,6月8日现场指挥部共投入应急处置人员及警力775余人次,而11日投入的人数已经较之前多了近一倍。为何投入人员大幅增加?南都记者从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了解到,因1头公象离群活动,与象群相距较远,为了保证人象安全,省级指挥部增派人员加强监测。
如何“劝返”:麻醉搬运风险高
象群距它们从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出走”,已迁移约500公里。象群最后会以怎样的方式结束这段“旅程”?多位专家都对此发表了看法。
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教授张立此前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认为,象群不断游荡主要还是在寻找适宜的栖息地,但现在所处位置周围大部分人口密集,没有大面积的连片的适宜栖息地。“还是应该尽早通过人工干预的办法把象群吸引到普洱、西双版纳这些原有大面积连片的适宜栖息地的方向上去。”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能以人为阻隔加引诱的方式,尽可能减少接触的情况下将象群“带回”,将是目前最好的状况。但几百公里的路程,象群会否回到原路找食物、吃完后会不会南迁,都是未知数,这种方式也并无十足把握。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严旬则分析称,无非是三种情况,一是长时间的“夹道欢送”,二是短时间的“扶上马送一程”,三是礼送它自由返回家乡。
“目前来看是采取象自由行走,同时人加以辅助方式,引导它向原来的栖息地进发的方式。当然最终还是要看前方指挥部最后做出的决策。”
还有人提出,可以麻醉后对大象进行捕捉,将它们送回老家。张立对此表示,“采用麻醉后搬运的方式是直接有效的,但其风险和花费成本高,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确保大象安全以及象群的稳定,需要非常周全的方案,有一定难度。”
网友建议:用人工训练过的大象引导回归
随着象群受关注度越来越高,不少网友也跟着一起出谋划策。
本月1日,有网友通过云南省林草局官网局长信箱留言称,目前北迁的野象群处于山地沟谷地区,不适合进行处置。建议在滇池以南的平坝地区预先建设一个大型围栏,然后通过食物引诱配合人工阻路的方法,使象群进入围栏,同时在普洱地区选择食物较为丰富的平坝地建立一个新的围栏。
该网友建议,将围栏中的象群分批麻醉,分批运输到普洱地区的新围栏中,待其全部转移后,饲养观察几天,对头象安装GPS跟踪器,然后将象群就地放归自然。
还有网友建议,可以利用野生象群的群居性,用一到两只经过人工训练的大象,引导象群。该网友称,“我们老家,原来赶猪去屠宰场很难,就用耕牛引路,一般猪会和牛一起跑。是不是可以利用家养大象引导野生大象回归呢?”
对于前述网友的建议,云南省林草局在官网上发布答复称,“你提交的关于野生象群引导回原来区域的办法建议省林草局已收悉。我们将认真参阅你的建议,应对此次亚洲象群北迁,省人民政府成立了北迁象群安全防范工作指挥部,召集了国家和省的相关专家组建了专家组协助开展处置工作。我们已将你的建议转至北迁亚洲象群指挥部和专家组参阅。非常感谢你对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近几日,象群没有继续长距离向北迁移,而是整体向西南方向移动。象群是否就此踏上“回家”之路,或是找到适合它们生活的“新家”?
新华社报道称,云南北迁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指挥长万勇说:“我们会继续密切监测象群动向,根据象群走向研究合适举措。全力以赴确保人象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目标。”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马铭隆
编辑:张亚莉,向雪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云南野象群北迁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