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征文:万物皆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南方都市报APP • 非虚构写作
原创2021-06-13 23:29

微信图片_20210612152128.jpg

万物皆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广州市铁一中学 张宇恬 指导老师:罗小慧

有人说:万物皆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原本的我,并不懂这句话。为何有裂缝,反而成了一件好事?

但这次高考,让我明白了这句话包含的力量。

本以为已平息的疫情,在2021年的5月下旬卷土重来。去年高二的我,对疫情本无那么深刻的了解,但当它真正出现在我的眼前,离我的高考仅一步之遥时,我,开始害怕。

害怕它的出现,让高考延期。

害怕它的出现,让我心情烦躁。

害怕它的出现,担心抗疫成果“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广州的这场疫情,就像一道裂缝,令即将高考的我心慌。

但,好像渐渐的,我从这裂缝中看到了无比灿烂的光。

透过这个裂缝,我看到了老师无私的爱。

我暂时离家住校,但短短几天,全体高三老师都搬进学生宿舍,与我们有苦同当,有福同享。他们戴着口罩,上完了最后的一节课;他们守在电脑旁,接受着走读同学的答疑;他们敲着每个宿舍的门,关心着像我一样住宿同学的心里状况;他们陪我们留到了最后一刻,最后凝视着我们走完最后一程。

他们是我生命中的光,三年的相处,他们像春风化雨,悄无声息地滋润着我。但疫情的黑暗,把他们的光,显得更加温暖。

透过这个裂缝,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家的温暖,是晚自习结束后等在桥头的身影;家的温暖,是开门时亮起的一盏灯;家的温暖,是在客厅里吃着西瓜、畅聊八卦的“聒噪”;家的温暖,是为了我的高考不惜在炎热的夏季睡在客厅的无私;家的温暖,是住校睡觉时闭眼后耳边响起熟悉的“晚安”声;家的温暖,是住校后出门拿东西一拥而上的全家人的身影与关心。

那份温暖,是一束不灭的光,让我在学校孤身一人时觉得自己有人相伴,让我在高考考场紧张时觉得自己力量无穷。并非从未感受过家的温暖,只是疫情的黑暗,让这份光,从裂缝中透出,便再也不消散。

透过这个裂缝,我还看到了很多很多的光。

那束光,是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昼夜颠倒;是监考老师的任劳任怨,认真负责;是保安叔叔的尽职尽责,彻夜守护;是饭堂叔叔阿姨的三年相伴,暖心同行;是三年同窗的相互鼓励,齐头并进;是整个广州所有人民对高考的支持,对国家命令的坚决服从;更是全国人民对今年广州高考考生的祝愿和爱。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这次疫情不过是我们人类受到的一次挑战,我并不怨天尤人,相反,我还有点感谢它。感谢它,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让我看到了天上洒下的一缕缕微光。或许这些光对很多人来说,十分渺小,但于我而言,无数微光点燃了一个不落的太阳,温暖着我高中生涯的最后一年直至最后三天。

“我本可以容忍黑暗,假如我不曾见过太阳”。可如今,太阳就在我的头顶,我有何理由不去守护这份光,这份热,并把它们传承下去呢?

万物皆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感谢每一个你,让我在这一特殊的高考时期,感受到了特殊的温暖。

微信图片_20210612152135.jpg

疫情下的高考,最难忘的记忆。同心抗疫,万众一心,留下了太多的感动、感触、感谢,有什么话想对老师、医护人员、警察、志愿者和同窗说,这段高考岁月你想留下一点纪念吗?写一篇青春纪念文吧!高考之后你的生活会如何?拍一段VLOG分享给大家吧!

征文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800-1000字

投稿方式:征文作品可扫小程序直接投稿

征集时间:即日起

视频要求:5分钟以内,建议编辑好字幕及拍摄者署名,大小在2G以内,mp4高清格式最佳,根据视频整理基本文字内容200-300字

视频投稿方式:发至 ndjylm2019@126.com(邮件主题请注明:高考),投稿人须在邮件中注明个人简介,可联系的手机号码

福利:优秀作品将获得见报和网络多渠道刊载机会,并有特别的纪念品等着你噢!

平台简介

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主要面向中小学生,聚合优秀师资,提供别具一格的写作主题,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主写作。每周精选部分优秀作品刊登于报纸,并邀请名师名家点评作品。同时也会不定期举办特设主题征文活动,并提供南都小记者培训课程,扫下面二维码加入平台一起写作吧!

800x800_60c21dd0bac76.jpg

整理:南都记者 梁艳燕

编辑:游曼妮   实习生 井显昊

编辑:程小妹,游曼妮

编辑:游曼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我经历的2021年高考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