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听见花开”艺术空间举办了主题为“游走在传统与日常之间的水墨世界”的线上沙龙,邀请到了广州画院画家林于思和艺术策划人杨青为屏幕前的艺术爱好者们进行线上导览画展,并分享了各自关于水墨艺术的心得体会。
杨青(左一)和林于思(左二)线上导览
“神隐之春”系列
活动开场,林于思先就自己的参展作品为大家进行了导览,据他介绍,本次展出的“神隐之春”系列是自己在去年疫情宅家期间的创作,“刚开始每天看新闻都是不好的消息,大家心情很郁闷,然后我感觉自己像一棵植物一样,因为植物就是在最濒危的时候,它反而是一定要开花。”
林于思一开始是先画了一张小的发到朋友圈,没想到非常多人点赞。于是为了集赞,同时在疫情阴影下给朋友们带去一些积极温暖的情感,他接下去每天都画这个系列,画完每天在朋友圈发图,一共有五十多张。之所以能够持续地画下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林于思表示出发点纯粹是为了让大家看了能够开心一些,“朋友圈有更多的人看到以后,他开心了一下下,那下值很多。”
林于思认为,艺术家其实就是做这个事情,把生活中的一切这些小细节转化升华,然后给人带来一刹那的感动,“这一刹那感动,可能拯救了你一整天,拯救了你一个月,或者拯救了你一生,艺术品的价值和艺术家的价值就体现在这里。”
介绍了自己的“心花”,林于思接着为观众介绍了展览另一位主角、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的“后山”系列作品。林于思认为,这批画从观感上似乎是一个传统山水的面貌,但是颜色又非常现代。从技法上来讲,这些取材于敦煌、张掖的山,是通过周而复始地堆积而成,早上画了一层,晚上下班回来干了再画一层。杨青表示,这就让时间进程也在画面上表现出来了。
“我常说这种利用时间变化表现肌理的画法,是让和天地在帮助你创作,王绍强馆长将这个技巧和自己的生活状态应用结合地非常好。”林于思补充道。
《后山》系列
现场除了两位艺术家的水墨画,还展出了林于思的一件雕塑作品,也是他在疫情期间的创作。林于思透露这是在画“神隐之春”的时候,不舍得倒掉调好的颜料,于是就用来涂一个个像外星人的“小人仔”,他发现这样可以让自己更放松地去创作,于是便有了一百多张“星球故事”系列。接下来,林于思又找了一个会做三D的朋友,和他一起将平面绘画变成数字模型。在雕塑的材质方面,林于思尝试了玻璃钢、橡皮泥,还有几件用的是汉白玉。“艺术家的乐趣就在这里,就好像你在创造各种不同的天地宇宙。”林于思将这件作品命名为“君可见漫天落霞”,来自许冠杰的歌《浪子心声》里面的一句歌词。
林于思还向观众透露,这个系列是用毛笔和生宣纸这种容易渗水氤开的材料,去画一些特别像很理性的线条编织出来的形象,非常考验笔墨功夫。
在分享过程中,林于思和杨青都多次提到了疫情对于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的影响。日前广州突然来袭的新一波疫情,打乱了许多人的生活节奏。杨青表示,艺术对人心灵的愈疗作用,在当下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林于思在疫情期间的体悟和由此而发的艺术创作,也为许多人带来了温暖的共鸣。
采写:南都记者许晓蕾
编辑:许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