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北京华辰2021年春季拍卖会精品展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华辰艺术中心召开。
本季春拍呈现中国传统艺术和现当代艺术两个专场、多个小型专题、百余件拍品。其中,中国传统艺术专场由钱谷、周天球的书画合璧领衔中国书画,先后经著名古董商庞耐女士和Earl Morse收藏的清雍正仿汝釉钵则重磅亮相瓷器板块,另外贝熙业、吴似丹伉俪旧藏专题现身拍场;现当代艺术专场中由余本、林宏基、沙耆、关良的四幅典型力作开场,后分红色题材创作、当代艺术、雕塑艺术等板块呈现,其中当代艺术闫平的《唱戏的人》为本专场封面之作,格外亮眼。
北京华辰2021年春季拍卖会精品展现场
今年春拍,北京华辰持续在拍卖规模上减量增质,以更为细化、专业化的专题拍卖,引领藏家共同进行艺术品市场的价值认定和价值发掘。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甘学军表示,在当前的市场状况下,“对绝大多数中小规模的拍卖行来讲,应该继续坚持走专业化的道路,继续根据自己的资源、自己的能力和专业的取向,来扮演适合于这个市场的角色。华辰应该做一些这样的尝试,也希望这样的尝试能给我们的同行提供一些借鉴。”
贝熙业、吴似丹伉俪旧藏现身拍场
今年华辰春拍,传统艺术专场中国书画部分由一件钱谷、周天球的书画合璧领衔。此轴由明代著名书画家钱谷(1508-1582)作《冬景山水》。笔墨呈宋元之风,格调平淡自然、恬静平和;由同为明代吴门名家周天球书南北朝时期谢惠连的《雪赋》,与画面中的冬日山水独行场景相得益彰。此作中书与画、文与景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明代吴门特色的文人意趣,当属二位书画家的典型佳作。
钱谷、周天球《冬景山水》立轴 水墨纸本 辛未(1571年)作 钤印∶ 毂(白)、句吴遗民(朱)款识∶辛未(1571)十月钱谷 题跋:周天球题谢惠连《雪赋》82×33.5 cm-2
中国书画部分另有一小专题呈现20世纪初在中国的外国文化名人贝熙业大夫及其夫人吴似丹的旧藏。贝熙业(1870-1960),法国人,民国初年来华,是民国初期最知名的外国医生,被人们称为“贝大夫”。由于医术精湛,曾担任总统府医师,病人包括袁世凯等四位民国总统,以及诸多社会各界名流。抗日战争期间,贝熙业为八路军运送战地急需的药品,掩护爱国青年学生、共产党干部、国际友人奔向革命根据地,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夫人吴似丹出身名门,是时任时中法实业银行总经理吴明远之女,自幼喜好绘画,尤喜山水,贝家花园地处西山,风景秀美,机缘之下渐渐成为贝府常客,后二人结为连理。该专题中含齐白石赠予贝大夫的茨菇游虾图、康同璧和萧淑芳赠予贝大夫的泛舟图轴和双松图轴,以及启功、溥雪斋等人赠予吴似丹的墨缘书画册页等十数件书画精品。五十年代因历史原因,贝熙业被迫回到法国,吴似丹被特批同行。二人离开中国时,身上只被允许带30美元。他有五箱古玩被海关禁止带出境,被保留在法国大使馆。因此,目前拍卖市场中能看到这些来自于贝熙业、吴似丹伉俪旧藏的书画作品,更显弥足珍贵。
齐白石(1864-1957) 茨菇游虾图(贝大夫上款)
齐白石《茨菇游虾图》显示出白石老人对笔墨超强的驾驭能力,对所绘对象形貌、神态及相互关系都把握得恰到好处,并且能够充分发挥墨的色彩表现力。此幅画面上部为丛生的茨菇,下面数只游虾神态动作各异,极富意趣。茨菇纵向排列,略作参差,墨色且有远近高低的变化,营造出茨菇犹如在水上连绵而生的效果。图中虾的轻盈纤细与茨菇的粗壮浓厚形成鲜明对比,每只虾仅寥寥几笔,用墨色的深浅浓淡来表现虾的动感。虾头部分用墨为白石老人拿手的“浓破淡”笔法,一点一破间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虾的腰部连续数笔,极富节奏的用笔和墨色细微的变化,使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也有弯腰爬行的,每只虾的位置和重叠关系也彰显了白石老人的匠心,此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画家数十年苦心经营的结果。整幅作品布局疏密结合,师法自然,具有典型的文人画意趣,虽未一笔写水,却营造出茨菇和游虾在水中生长和嬉游的勃勃生机,实可谓天机自成。
康同璧,字文佩,号华鬘,康有为的女儿。中国最早女权领袖之一,是中国第一个官派出席世界妇女大会的妇女代表。解放后当选为北京市人民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并任中央文史馆馆员。晚年致力于整理康有为遗著,编有《南海康先生年谱续编》、《万目草堂遗稿》等。
康同璧(1889-1969) 泛舟图
康同璧雅擅丹青,但无人对其绘事做过专门研究,各类美术典籍也鲜有载录。其实康同璧很早就有画名,早在民国年间出版的《湖社月刊》、《女子世界》、《学术世界》等刊物中,就登载过她的画作多件,论者称其画“勾勒精妙,情趣天然,笔法苍古清隽,有深厚的功力”,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康同璧画作传世极少,本专题中四件画作则显得尤为难得。三件山水画作格调不凡,颇具文人气息。有确切年款,作于癸酉(1933年)的《泛舟图》明显带有岭南画派面貌,画面无闺阁之俗韵而颇具丈夫之逸气,或许因为康同璧早年生活在广东,对岭南绘画耳濡目染,亦或曾师承岭南名家的缘故。《落花人独立》以近乎白描写就,造型准确,用笔精细,颇得晚清人物画家改琦、费丹旭的遗风。
北京华辰2021年春季拍卖会精品展现场
瓷器方面重器有一先后由著名古董商庞耐女士(Alice Boney,1901-1988)和Earl Morse收藏的清雍正仿汝釉钵,敛口丰肩,矮圆腹,下承圈足,器形端庄优雅。内外壁均施天青釉,釉质凝厚莹润,温婉素雅,为极为珍贵之物,存世数量极少。此器虽非首次亮相拍场,但此番再现,也依旧光彩夺目。另有宋黑漆素面圆盘一件。此漆盘古雅沉静,简约大气。敞口弧壁,浅腹,底承圈足,盘形规矩,木胎胎壁薄厚均匀,口沿一周包镶铜边,足内落红漆书“晋昌西记”款。晋昌落款一般见于铜器在漆器上书款极为少见。与此盘相似的同类器物著录于各大博物馆及私人收藏。此器从东瀛而归,恍若太真魂还,令人唏嘘。
现当代艺术专场佳作云集
现当代艺术专场由余本、林宏基、沙耆、关良的四幅典型力作开场,后分红色题材创作、当代艺术、雕塑艺术等板块呈现。
关良 上海苏州桥 1970年代 布面油画 36×47cm
红色主题创作专题中尹朝阳作于2006年的大尺幅《天安门广场》最为令人瞩目。画面呈现大面积的红色,描绘出宏伟的天安门及承载众人的广场的壮观场面。另有周小愚与著名军旅画家王孝柏在1971年共同创作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油画《向井冈山进军》以为专题中的重要作品。此作品为1971年纪念毛泽东诞辰74周年而创作,并于当年12月26日起在文家市秋收起义陈列馆内部展出。画作在当时就引起轰动,且在其展出的四年多时间里先后参观达30多万人次。几经流转,作品终得以在今春亮相拍场。
当代艺术部分由闫平、忻东旺、洪凌、曹力、泰祥洲等的大尺幅近作领衔。其中闫平作于2016-2017年的《唱戏的人》为现当代艺术专场封面作品。画面中被渔网裤包裹的男子健硕的双腿与裸露的女子修长的双腿形成鲜明对比,也将乡野戏班的那股原始的张扬与冲动溢出画幅。其绘画语言浪漫、抽象,且细致而现实,是一幅情感饱满不可多得的作品。
忻东旺 古玩 布面丙烯 2012 240×160cm
此前较为少见的一幅忻东旺的丙烯人物画也为本场重推。这幅《古玩》创作于2012年,画中是两个从西北开着小货车来给人送“古董”陶俑的人。二人形象差异巨大,但又都滑稽得出奇一致,艺术家随即留下二人,创作了此幅作品。忻东旺在自己的笔记中写道“我依照唐俑的意韵,寻求中国绘画的语境,想表现当今社会人们对古代文化的挥霍与麻木”。此外,洪凌1995年的《翠谷幽潭》、曹力2014年《生命的热力》、泰祥洲2020年《天象-中流击水》均在版块中重要位置。另有大批青年艺术家新作同时亮相于此专题。
北京华辰2021年春季拍卖会,6月17-18日在北京亚洲大酒店三层(工体北路新中西街8号)进行预展,6月19日正式举槌,当天,中国传统艺术专场于下午14:00开槌,现当代艺术专场于下午16:00开槌。
南都专访甘学军:用最专业的态度,来做最普及的事情
(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北京拍卖行业协会会长)
南都:今年北京华辰春拍继续弱化传统专场分类,只设置了传统艺术专场和现当代艺术专场两个专场,结合以往的经验,您认为这种以小专题代替传统专场分类的优点在哪里?
甘学军: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个是市场的需求,现在的市场无论从投放还是购买的方式,都已经发生了变化。市场参与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人们鉴赏的方式、审美的取向也都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分类已经不适应现在市场的需求。
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北京拍卖行业协会会长甘学军
第二也是根据华辰的现状。我们认为,像华辰这样中等规模的拍卖行,应该凭借我们的经验,对现有市场的分类、结构构成,产生一个新的认识。传统的分类,比如中国古代书画、中国近现代书画、瓷器玉器杂项……我觉得已经太老旧了,很不适应现在的市场参与者的需求。我们想把分类做得简单化一些,就传统艺术和现当代艺术两个大类。这两个大类其实保罗万象,给市场参与者一个明确的指示,我们所经营的范畴就是古代艺术和现当代艺术。
我们在规模上继续做了一些调整,往小的方向调整。市场已经走到这样一个地步,高端的部分在拍卖资源上是垄断型的,在拍卖的运作方式上也是一种高举高打型的,高成本、高规格来运作。但对绝大多数中小规模的拍卖行来讲,应该继续坚持走专业化的道路,继续根据自己的资源、自己的能力和专业的去向,来扮演适合于这个市场的角色。所以我想华辰应该做一些这样的尝试,也希望这样的尝试能给我们的同行提供一些借鉴。
南都:请介绍传统艺术专场里的“贝熙业大夫及其夫人吴似丹旧藏”专题,能否透露该批藏品从哪里征集得来?有哪些特别值得关注的地方?
甘学军:贝熙业这个收藏虽然不是说有多重磅,但它绝对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专题。这批藏品是一个基金会在2014年从法国巴黎拍卖会购得的。
贝熙业、吴似丹伉俪结婚照
贝熙业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不可绕过的人物。他作为一个法国人,大半生在中国度过,参与和见证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到民国再到新中国诞生的整个过程。有人不太恰当地把他比喻为法国的白求恩。他和白求恩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他也是医生,也帮助中国抗战,用自行车、私家车来给八路军送医送药,他有和白求恩一样的国际主义精神。
但他也有和白求恩不一样的地方。他从年轻时就在中国,大半生在中国度过,接触的都是中国的上流社会。从他收藏的字画来看,我们能够想见他在中国社会的地位。
启功、溥伒、陈缘督、汪溶、顾随等 赠似丹墨缘册
比方说有一张比较大的画是齐白石给他画的。齐白石画的是虾和茨菇,上款题的就是“贝大夫”,非常直接。康同璧、溥佐、启功们给他画的册页,上款也都是“贝大夫”或者“贝熙业大夫”。当时大家对他的称呼就是这样,他是神医,当年中医解决不了的问题,他能解决。他为什么能跟国家领导人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始人都很熟悉,都有关联?因为当初留法这些人,比方说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他们都需要经过贝大夫签字才能出国,他是体检最后的把关者。法国政府看到贝大夫的签字才会发签证。解放初期他离开中国得到周恩来特批,也是因为他有这样一个渊源。
康同璧(1889-1969) 泛舟图
很有趣的现象,一个大夫,为什么在中国那个时候的上层社会有那么重要的位置? 这个专题的标价并不高,但却浓缩着历史的背景,一下子让我们今天能够跟百年前的中国社会场景产生联络,而且是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目前北京还有贝家花园,仍然是网红打卡地。我们过几天会把这些东西拿到贝家花园去,让它们回到贝家花园,在那里去讲述贝大夫的故事。
南都:现当代艺术部分的《向井冈山进军》一画也十分引人注目。应该怎么评价这幅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甘学军:北京华辰过去做过很多红色经典创作的专题,我们过去有一段时间是以红色经典拍卖著称的,做过很多学术的梳理。
今年正好赶上建党百年。这次我们做了一个很小的专题,但主题还是很鲜明的。《向井冈山进军》创作于1971年,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正在做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新梳理,确立共产党在创建之初就是武装斗争领导者的地位。《向井冈山进军》实际上就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开始。这是很有象征意义的一幅画,毛泽东在中间,一边是工人,一边是农民,还有军队和农民武装等等,它实际上是中国革命发展史上的一个教科书式的形象呈现。
周小愚 王孝柏 向井冈山进军 1971 布面油画 126×236cm
从这幅画,我们能看到当时的创作方法,创作理念,回忆那段其实不远的历史,能够跟今天的历史得到呼应,又有历史感,又有现实感。
南都:今年这种红色题材的作品是不是特别受到市场欢迎?
甘学军:是的。因为现在都在学党史,建党百年既是中国传统的五千年文明的延续,又是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这一百年中国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独特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也创造了独特的价值观,这一百年真是可以大书特书的一百年。一个小的专场拍卖、一个专题的艺术品的呈现,是对百年主题的一个呼应。从这个角度来讲,还是挺有意义的。
南都:当代部分封面作品是艺术家闫平的《唱戏的人》。闫平的作品近年来屡现拍场,不知这位女性艺术家的市场接受度如何?
甘学军:《唱戏的人》是闫平艺术生涯里很重要的一件作品,也是艺术家自己很看重的一件作品。闫平作为一个活跃的当代油画家,中国美协的副主席,她的创作又有学院的气息,又有个人的激情抒发。她的线条、色彩的布局,看似很飘逸,但是又非常有力, 这是很高级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我觉得闫平的市场地位还远没有达到她的学术成就应该达到的位置。所以我们用封面的方式来推荐她,这是一个理所当然的事情。
唱戏的人 180x200cm 2016-2017 闫平
当然从我个人的角度我也很喜欢她的作品,我个人对她的创作理念、创作方法都比较熟悉,也比较理解。我觉得她真的是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创作的一个主流的代表人物。
南都:近两年当代艺术的市场整体情况如何?
甘学军:当代艺术板块从我们熟悉的F4到现在,已经到了重新启动的时刻。首先在内容上,第一代以F4为代表的当代艺术创作已经进入殿堂,其历史地位、学术地位、市场价位都已被确认。而新生代的70后、80后艺术家,他们现在成了市场的最亲近的力量。他们虽然不像F4那样背靠重大的历史题材、历史变革进行创作,但我们的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取向更加复杂、更加多元,在这样的状况下,这些艺术家的创作非常活跃,70、80甚至90后这些艺术家已经逐步走向了市场的主要板块。
所以这次华辰的现当代艺术部分,不但有老一辈的艺术家的创作,还有大量年轻艺术家作品的呈现。我们也是想回应市场的现象,回应艺术创作的现象。我们应该关注70、80甚至90后这些艺术家的创作。从已经发生的拍卖来考察,他们的作品业已崭露头角。
我们虽然不去制造轰动的价格,但我们会适应这样一种趋势,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会有一些引领。我们希望引领市场参与者养成发掘、发现的习惯,从历史当中、从现实的创作当中去发掘优秀的艺术品,这才是收藏和投资本来的意义,也是你实现成就的路径。
曹力 生命的热力 2014 布面油画 180×140cm
南都:您之前曾经说过,当下的艺术品市场正在从投资为主向着消费为主转型。华辰做了哪些改变去适应此种转型?
甘学军:比方说我们注重当代年轻艺术家的创作,就是把人们过于纠结的艺术投资的理念转换为消费的。只有这样,在这个市场当中我们才能游刃有余,收藏才会是一件愉悦的事。
无论从对画家的选择,还是题材的选择,还是艺术品表现方法的选择,都尽量去适应现在人们的审美取向、价值取向。我们用最专业的态度,来做最普及的事情,把价格的门槛降低,让更多人来参与,把更多人吸引进来,进行更多元、更广泛的价值认定。这样,市场和创作才会产生正面的互动。
魏小明 风 2004 青铜 H130cm
比方说我们在线上拍卖的一些小尝试,以及我们线下拍卖规模连续的缩减,都是为了让大家在一个拍卖会上以看艺术展的方式来欣赏、来选择拍品。在艺术的氛围内,去体验艺术和收藏的魅力。而不是说一场拍卖,几千作品,大家在里面去“淘宝”。在我看来,市场需要细化、需要分化,需要以更专业的方式来运作。
南都:今年国内整体的艺术品市场行情如何?有哪些值得注意的新趋势和新特点?
甘学军:从已经在北京举办过的春拍结果来看,市场的局部是有复苏的,这种迹象还是挺鲜明的。但这种复苏绝不是全面的牛市的开始。所以,这种复苏也是相对于去年的状况来的。
很可喜的是,当代艺术部分很活跃,特别是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市场表现很活跃。疫情已经改变了所有市场参与者的活动方式、参与方式、收藏理念、运营的方法,特别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新兴的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的市场呈现,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从已经拍卖的结果来看,这方面已经很明显。作为一个艺术品市场来讲,我们应该紧紧地跟当代创作产生呼应,应该时刻关注当代创作的价值发现和价值认定。传统艺术部分还是要进一步做资源的整合,做价值的发掘。传统艺术当中的价值发掘是永恒的,绝不仅仅是现在我们见到的这些高价位的东西。
藏家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藏家相应的也是80、90后了,这个队伍越来越扩大,势必也带来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的变化,而这又是决定市场需求的根本原因。这种市场需求反映出来的价值取向,一定会影响艺术创作,一定会影响整个市场的布局和市场结构的变化。这是市场参与各方应该用心来考量的。
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