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董晓妍 通讯员孙琛 漆小萍 6月8日,一道高考题使“阿者科”村红了。这个藏在深山无人知的古村落,因为一个科研团队自2018年来的进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走进了2021年全国乙卷文综科目的考卷。据悉,这背后是一场由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保继刚教授发起的旅游减贫实践。
2021年全国乙卷文综题(来源:公众号阿者科)。
中大团队这一项计划,带动全村23户建档立卡户脱贫
这道学术前沿的高考大题(占10分),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的师生用他们的学术思考和专业特长,身体力行做了三年。
阿者科村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核心保护区内,至今已有210年历史。2018年,全村共64户,479人, 人均年收入仅为2785元,一半劳动力外出务工,村落空心化趋势严重。旅游接待散漫无序,村内环境脏乱差。
“阿者科计划”介绍视频(来源:中山大学)。
“要让哈尼族群众守着梯田也能过上好日子!”2018年,应当地政府邀请,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保继刚教授团队在深入调研后,编制了“阿者科计划”,计划定位为非盈利性公益援助项目,由保继刚教授团队派出以研究生为主的技术人员驻村,与政府派出的驻村干部一起成立阿者科旅游公司,开发产品、开展营销,实行内源式村集体企业主导的开发模式,组织全村参与,收入归全民所有。
阿者科村旅游导览图(来源:中山大学)。
“现在终于不用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了”,高烟苗说道。他曾在矿山打工七八年,因“见识广”,被村民推选为旅游公司总经理。他和妻子都在村集体旅游公司工作,每月基础工资就可达到3900元。村里原本外出务工的人纷纷回归,罗美花就是其中之一,如今的她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实现了“有家的地方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有家”。
据悉,“阿者科计划”直接带动全村23户建档立卡户精准脱贫,入选教育部第四届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入选世界旅游联盟“全球百强旅游减贫案例”。
阿者科计划作为“全球百强旅游减贫案例”之一,在2020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上向24国代表展示成果(来源:中山大学)。
全球第4的中大旅游学科,为教学实践提供人才保证
创办于2004年的旅游学院,以迅猛的势头发展成为全球培养层次最全、培养规模最大的旅游高等教育机构之一。2020、2021连续两年在软科旅游休闲管理学科排名中位列全球第4、中国内地第1。
软科旅游休闲管理学科排名(来源:软科)。
学院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21人、讲师和助理教授6人,专职科研人员24人,在校本科生近800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400余人。依托强大的师资力量和学科基础,两个本科专业——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均为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一流专业。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作为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全球领导者,是“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管理与监测中心”依托单位,也是中国地区唯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依托单位。
学生到阿者科村参加教学实践活动(来源:中山大学)。
优秀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高质量的教学实践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保继刚教授谈到让学生参与“阿者科计划”时表示,“学生通过参加专业性强的实践活动,能够检验课堂上学到的旅游管理知识,学以致用、相辅相成。同时,也可以在基层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锻炼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举例道,“阿者科计划”推进初期,村民们认为这些外来的学生待不了多久就会走,这种观望和不信任阻碍了计划的实施。后来,同学们通过主动参与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下田插秧,上山找水,在点滴中建立起信任,才有了后续的成功。
保继刚看来,“阿者科计划”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实践选择,也为提升旅游人才培养质量开拓了思路。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村民的生产生活、旅游公司的运营,锻炼了抗压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厚植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学生到张家界参加教学实践活动(来源:中山大学)。
旅游学院的学生通过各类教学实践活动,能对文献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提出更有现实张力的研究问题与设计,能更了解旅游行业的运行逻辑与机制,能更理解精准扶贫及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全面把握自己在时代、社会中的方位和角色,找到梦想,选好事业发展赛道。”保继刚说。
图片:通讯员供图
编辑:董晓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