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云游岭南”!端午宅家看直播,原来广东这么美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新文旅
原创2021-06-14 18:19

今年端午假期,宅在家,不远行。只要指尖点点,足不出足也能云游岭南。6月14日端午节上午10:00,南都直播联合广东省景区行业协会,连线江门恩平歇马举人村、云浮水东村、车陂龙舟博物馆、潮州凤凰单丛茶博物馆,直播介绍各地端午习俗、饮食文化、以及人文旅游风情。

微信图片_20210614171213.jpg

南都联线省内四文旅景区

直播各地端午民俗

端午节前夕,《南方都市报》联合省内行业协会、文旅景区等机构,联合发起倡议:减少长途旅游活动,非必要不出省;鼓励以家庭为单位开展近郊游、周边游。并建议广东省中高风险区域所在市的居民暂不外出旅游,减少疫情传播风险;确实需要离开本市外出旅行的,要按照当地疫情防控部门的相关要求,严格落实核酸检测等疫情防控措施。

广东省景区行业协会联合广东联通,推出“云游景区,5G助抗疫”公益行动,助力各景区度过此次疫情难关。通过5G直播,助力景区线上引流,持续保持关注热度。

而在端午节当天,南都推出“云游岭南”端午特别节目,还连线江门恩平歇马举人村、云浮水东村、车陂龙舟博物馆、潮州凤凰单丛茶博物馆,直播介绍各地端午习俗、饮食文化、以及人文旅游风情。期间还邀请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曾应枫来到直播现场,一起解读岭南别具特色的端午文化。在两小时的直播中,逾十万观众通过网络欣赏各地民俗风情,感受广东的美好。

微信图片_20210614171405.jpg


直播嘉宾:曾应枫(左):国家一级作家,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


第一站:

车陂“一水同舟”龙舟文化展览馆

特约导游:简炽坚(广州龙舟非遗传承人,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小苏(龙舟爱好者)

微信图片_20210614171611.jpg

车陂“一水同舟”龙舟文化展览馆是广州第一个以村级为机构单位的龙舟文化展馆,也是广州首个以“龙舟”为核心的非遗文化传承保育展馆。展览馆里面记载了龙舟的发展历史,还可以了解五代十国,宋、明、清时期的龙舟。小苏介绍了车陂的9大姓氏12大宗祠,原来这里还是一个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村,9大姓氏的家风家训也流传至今。

车陂“一水同舟”龙舟文化展览馆现在一共有721件展品,大部分都是车陂村民捐赠的。透过他们的直播镜头,可以看到展览馆里面还有很多龙舟主题的绘画,最有代表性的是《一水同舟》的水墨画,这幅“巨作”长约4.5米、高约2米,由八位车陂本土艺术家们历时两个多月时间共同参与绘制完成。画中呈现的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童时记忆中的车陂游龙图,本土十多条龙船齐聚车陂涌,大榕树下爆竹声声,村民们都争相在两岸看龙舟盛事,岸上还有戏棚演大戏,热闹气氛更甚过新年。“他们的平均年龄超过70岁,画的都是他们童年记忆中的场景。”简炽坚介绍说。

展览馆里还有非遗大师李光华赠展的纸通龙凤船,苏炯峰先生赠展的多艘20世纪中叶保存至今的古帆船和龙船模型,龙船制作工艺流程、龙船组成部分介绍、车陂的传统民俗活动与龙船饭的现场重现等。在龙舟文化展览馆的中央位置摆放着一艘一比一还原的实体龙船模型,让观众能够近距离观赏与触摸到真实龙船。还有一面120年历史的龙舟鼓,现在还能敲响。

曾应枫认为车陂村的龙舟活动保留了起龙、采青、赛龙、藏龙、散龙等传统步骤,堪称广府龙舟文化的代表。“‘车陂村扒龙舟’是广州市非遗,车陂有12个龙船会,50余艘传统龙舟。每年端午,都会有上百条龙舟聚集车陂,来探亲比赛,吃龙舟饭。这里的端午特别热闹,从初一到初五,有时候还会延续到初十,每年都有新的龙舟来参加比赛。希望明年,能有机会去车陂感受龙舟文化。”

车陂龙舟博物馆.jpg

车陂“一水同舟”龙舟文化展览馆


第二站:江门歇马举人村

特约导游:马洁明

“你们知道吗?江门歇马举人村有两个端午节,第一个在五月初一,第二个才是五月初五”,导游马洁明一开始就给读者们讲述了举人村的冷知识,原来这里曾经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地人为了躲避战乱,不得不把节日提前,现在生活好了,节日也不嫌多,就两个一起过了。

微信图片_20210614171730.jpg

在直播现场,村里的阿姨们正聚在一起包粽子,这里的粽子叫“举人粽”,有趣的是这里包粽子,竟然不用绳子!村民们采摘长在田间野生植物“蓢古”,把叶子去刺,并且削成细长条,就能用来包粽子了。用蓢古包的粽子特别结实,而且可以让糯米受热均匀。这种粽子的形状就像一个龙角,当地的小朋友们会带着龙角粽去河里洗澡,洗完就把龙角粽直接扔河里,据说可以避邪。

走进举人村,可以看到村民们正在村口的大榕树下面吃粽子,村里面很重视教育。“学谷制”是歇马人两百多年前创立的奖学金制度,规定村中读私塾者学费全免,并每年奖励稻谷一箩(约60斤);考取秀才者每年奖励12箩;考取举人者每年奖励24箩,终身享用。“学谷制”解决了读书人的后顾之忧,随着时代的变迁,奖励的条目也随着变化,但时至今日,这种奖学金制度一直未曾断过。通过导游小马的直播,读者们可以看到小朋友们正在学国画,读经典。举人村里面还有一条举人巷,前低后高,寓意步步高升。村里最大的祠堂名叫敦睦堂,现场也是歇马文化馆,展示村里的教育文化、清官文化。

曾应枫对举人村特别感兴趣,她认为这个古村很适合家长带小朋友去游玩,学习村里的家风家讯,教育传承。“听说村里还有男巷女巷,很想去一探究竟。”

微信图片_20210614154002.jpg

江门歇马举人村


第三站:云浮水东村

特约导游:程其峰 程可

云浮水东村已经有600多年历史,而且住在这里的村民很多都是北宋理学家程颢的后人。水东村也被认定为“中国古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岭南理学第一村”,并且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11.png

程其峰和程可都是土生土长的水东人,他们的直播先从介绍水东蔬菜开始,“水东的蔬菜在云浮肇庆都很出名的。”他们把镜头直接切换到了田里,“这种‘一点红’卖得最好,以前是中药,现在被村民们大规模种植栽培,做菜做汤都很好,可以清热解毒,已经成为水东的地理标志性产品。”

水东村里面有一口20亩的水塘,水塘对面就是明清古建筑群,这些建筑就像是飘在水上的莲花。程其峰和程可坐着龙艇来到了水塘对面,正遇上村民们在广场上练习舞蹈。

村里面有一条约2公里长的“礼让路”,它与一般乡村的石板路有一个不同的特点,那就是每相距十米左右,石板路就向旁边突出一块,呈“T”字形,这其中有什么玄机呢?原来,水东村祖上传下这样的古训:如果相向而行遇着挑担的,轻装的人就行出一步站在突出的石块上,让挑担的先过。石板路的“T”字部分,正是为礼让而造。

涵斋程公祠现被改建成水乡生活展示馆,这座清代的古建筑三间两进,房檐上面雕刻的花鸟人物都栩栩如生。水东小学的小朋友们在树下唱歌,他们一起祝大家端午安康,节日快乐。

云浮水东村1.jpg

云浮水东古村


第四站:潮州凤凰单丛茶博物馆

特约导游:黄思敏

潮州凤凰单丛茶博物馆位于单丛茶之乡潮州市凤凰镇,是由爱国华侨-陈传治先生故居改造修复而来,院子里种植着一棵白茶花树,这里原来是房屋主人会客的地方,现在是茶艺茶道的展示空间。茶艺师小姐姐展示了泡茶的技艺,一招一式都是艺术。据说这些招式还有很好听的名字,“关公巡城,韩信点兵”。

微信图片_20210614172500.jpg

博物馆里面荟萃了许多精美的木雕、嵌瓷、彩绘等潮州民间工艺的精华,还收藏了古茶叶、古茶具,

还原了旧时茶行的买茶卖茶的场景,主持人最感兴趣的是“宋茶一号标本馆”,这棵古茶树生长于南宋末年,距今已有近700年树龄,经历了数百年的风吹雨打,见证了凤凰单丛茶文化世代传承的历史根脉。

潮州茶文化博物馆.jpg

凤凰山是畲族的发源地,博物馆里也展示了很多畲族的民俗,最吸引主持人的畲族小姐姐包的栀粽,这种粽子用栀子花的枝叶制作,看起来晶莹剔透,吃的时候沾一些白糖,口感特别软糯,还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配上乌龙茶,口感更佳。

微信图片_20210614161501.png

扫码看回放


出品:南都新文旅研究课题组

统筹/主持:陈养凯

直播:卫志凌 张静薇

采写:南都记者 许琨

设计:何欣

协调/对接:赵巧芳

景区协调:广东省景区行业协会

技术支持:广东联通5G



如果有线索提供或服务咨询

可联系南都新文旅研究课题组。

发送邮箱:

nandulvyou@126.com

编辑:郭毓玲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