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印记
广铁一中高三一班 刘怡君 指导老师:罗小慧
二十多天前,新冠本土病例清零已久的广州市突然破零,如同巨石投入湖中,让原本已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广州荡起层层涟漪。彼时正是高三最后的攻坚阶段,一日日增加的确诊数,一点点紧张起来的气氛,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正在备考的我们。
同学们在校园里不约而同地戴上了口罩,高一高二的同学为了护航高考也统统回家上网课,偌大的校园变得空旷了许多。走读的同学或临时住进学校宿舍,或带齐复习资料,转战战场。为了配合疫情防控,老师们也纷纷住进了学生宿舍,与我们同餐食、同楼住,并肩作战。有了老师们的陪伴,被禁锢在学校的日子也没有想象中的难熬了。
此时回首,冲刺阶段的记忆已经变得模糊,只有零零星星的片段留存。记得罗老师在办公室给我讲题时露出的华发,记得许老师考前对我单独提点时对我的期许,记得物理老师对偏科的我说“硬仗已经打完了,剩下的科目都是你的优势”的鼓励。更记得我一次又一次在熟悉的老师们的陪伴下,在一次次击掌的鼓励下,和好朋友一起,怀着既惴惴不安又跃跃欲试的心情,系着罗老师亲手编的小花环和母亲早早买好的红绳,走过红帐篷,走进高考考场。
高考结束后,我有点恍惚,似考非考的感觉始终萦绕于心,一切似乎来得太快,快到像一阵有始无终的狂风,一切又似乎来得太慢,慢到不考试的每分每秒都是食不知味寝不安席的煎熬。直到云毕业典礼上老师们合唱《祝你一路顺风》时,我的眼泪才刷地一下落了下来,我才真正意识到,高考结束了,高中结束了。我们都要告别,都要分离,都要奔赴新的远方。这三年不过是幸得与君同船渡,船到岸边各自归。离歌声声,芳草萋萋,老师们又摆渡了一届学生,我们也经历了人生最重要的一场考试,然后有很多人道别了就难再相见。
正如麦家所说,人生海海,生活不是你活过的样子,而是你记住的样子。若干年后,我或许会因生于非典、考于新冠的特殊节点而记得我在高考前测了两次核酸,封闭学习了20天,但我不会忘记父母的牵挂、老师的陪伴和同学们之间的深情厚谊,这种由心而发的感动,将成为烙在心底的经典回忆,被反复咀嚼,反复消化。
那三天,天气晴朗,实在觉得万物可爱。
疫情下的高考,最难忘的记忆。同心抗疫,万众一心,留下了太多的感动、感触、感谢,有什么话想对老师、医护人员、警察、志愿者和同窗说,这段高考岁月你想留下一点纪念吗?写一篇青春纪念文吧!高考之后你的生活会如何?拍一段VLOG分享给大家吧!
征文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800-1000字
投稿方式:征文作品可扫小程序直接投稿
征集时间:即日起
视频要求:5分钟以内,建议编辑好字幕及拍摄者署名,大小在2G以内,mp4高清格式最佳,根据视频整理基本文字内容200-300字
视频投稿方式:发至 ndjylm2019@126.com(邮件主题请注明:高考),投稿人须在邮件中注明个人简介,可联系的手机号码
福利:优秀作品将获得见报和网络多渠道刊载机会,并有特别的纪念品等着你噢!
平台简介
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主要面向中小学生,聚合优秀师资,提供别具一格的写作主题,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主写作。每周精选部分优秀作品刊登于报纸,并邀请名师名家点评作品。同时也会不定期举办特设主题征文活动,并提供南都小记者培训课程,扫下面二维码加入平台一起写作吧!
整理:南都记者 梁艳燕
编辑:游曼妮 实习生 吴欣宇
编辑:游曼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我经历的2021年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