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的西南联大岁月: 任风雨飘摇,我自巍然耸立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1-06-17 18:15

2021年6月17日晨,我国翻译界泰斗、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得主,首位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的亚洲翻译家许渊冲老先生与世长辞。

老先生在他的百岁之年,将联大的故事放进了他的《许渊冲:永远的西南联大》一书。他说,这本书并不是写给谁看的,我只是写下来,或许对人有所帮助

这本回忆性散文集记录了许渊冲在西南联大所经历的人和事,向当代的年轻人们展示了联大的精神,展示了国家危难时读书人的血性与风骨,也展示了一代联大人以青春热血铸就时代文化的历史。它将和许渊冲先生一样,永远地影响这些走在他身后的人。

《许渊冲:永远的西南联大》平封.jpg

1921年,许渊冲先生出生在江西南昌,1938年前往西南联大外文系求学,1941年参军,毕业后在联大下设的天祥中学教书,一直到1946年法国留学,许渊冲才算真正离开联大。

联大8年,许渊冲从江西小镇的青年学子,逐渐成长为展现世界之美的翻译家,千里求学路,艰辛有之,犹疑有之,退缩有之,蜕变有之。但始终不改的,是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许渊冲在联大求学时正是名家云集的时候。老先生在书中追忆了陈寅恪、闻一多、冯友兰、吴宓、朱自清、钱锺书、沈从文、卞之琳等大家风采,怀想杨振宁、朱光亚、何兆武那一代联大人的家国理想与激扬青春,于狂狷意趣与民族精神中重现了那个独一无二的年代。

也正如西南联大,任风雨飘摇,我自巍然耸立。老先生贯彻的中国文人的精神高度,学为经世,才为济民,不愧为永远的西南联大学子。

西南联大参军校友在大观楼,1944年摄.JPG

西南联大参军校友在大观楼,1944年摄

微信图片_20210617151007.png

西南联大1940年学生名册(节选)其中包含许渊冲先生的名字

许渊冲先生任志愿空军翻译,1942年摄.JPG

许渊冲先生任志愿空军翻译,1942年摄

微信图片_20210617173408.jpg

西南联大从军学生题名碑

500x352_60cb165ad4592.jpg

西南联大校友在巴黎欢迎梅贻琦校长 1949年摄

许渊冲曾说:“我的一生都在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翻译是他的战场,也是他改变世界的方式,因而他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投入,想要在其中追求一种绝对的、艺术的美。而在生活里,许渊冲却简单乐观,他总在平凡的生活里找奇迹,“越向前走,越有光明的前途,每个小时都要快快活活。”他是这样说的,亦按照这样的准则完成了他的一生。


“我觉得压力根本就不大,有什么压力呢”

老先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曾经说过,他读书的学校都很不错,小学是在当时当地最好的小学,中学是在省内最好的中学,大学是全国最好的大学。有人就问许老先生,在联大这么优秀的学校,和那么多优秀的人一起读书,会感觉到压力么?

他笑眯眯地说:“我觉得压力根本就不大,有什么压力呢,清华北大很自由。你要大家向上,这个不是压力,是催促你向上。杨振宁好,要赶上这样才好,杨振宁是理科生,物理99,微积分100分了,我怎么学习他呢,后来我俄文100分,法文99,我这样来学他,但是没有压力……”

许渊冲在清华大学外国语文学研究所 1946年摄.JPG

许渊冲在清华大学外国语文学研究所 1946年摄

说到这里,老先生还提起《许渊冲:永远的西南联大》里的一个故事,当时教他们英文的是外文系主任叶公超先生,老先生回忆说:“他对学生很严,但讲词汇的用法,却很精彩。叶先生考试也很严,分数给得又紧:一小时考五十个词,五个句子,回答五个问题,还要写篇英文短文。结果杨振宁考第一,才得 80 分;我考第二,只得 79 分;而别的组却有八九十分的……”


越向前走,越有光明的前途,每个小时都要快快活活。

许渊冲先生是个不折不扣的甜食爱好者,读大学的时候担任伙委,负责大家的伙食,就把甜甜的玉米作为素菜放进了菜单,不料引起了很多同学的反对,他这才知道南方人把玉米当菜,北方人却当粗粮。从此,这位伙委南北兼顾,但依旧爱好玉米。

老先生一直习惯用热牛奶和奶油蛋糕做早餐,牛奶还要加糖。直到100岁,他的冰箱里还放着蛋糕,喝的椰汁与吃的水果也是甜甜的,对甜食的喜爱也让他的生活充满阳光,笑眯眯地继续着翻译事业。

微信图片_20210617160045.jpg


早操锻炼,坚持七十年的联大习惯

许渊冲老先生一直保持着联大时的生活习惯,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做早操。老先生的早操习惯是来自于联大的体育老师,也是清华名人黄中孚(1933 级),他要学生们每天做体操,保证百病不生。许渊冲坚持了70年,现在也不曾放松。

天气好的时候,许老先生也会到北大附近的小公园坐坐,散散步,看看风景,然后继续他的工作。


幽默诙谐,不吐不快的大师

许渊冲老先生在《永远的西南联大》一书中提到过自己的俄文课,有记者就好奇地问许老,您的俄语成绩这么好,为什么后来不用俄语进行翻译呢。

提到这里,老先生的吐槽之魂冉冉升起,“吃饱饭你要看这书太累了,所以后面不念俄文了。法文,轻而易举(!!!?),所以我后来搞法文了……”

“托尔斯泰写得那么长,陀思妥耶夫斯基,你简直不想看,写那么长干什么,我想算了……”

许渊冲一边吐槽,一边翻译,他犀利的目光和不吐不快的表达,是快速走近作家和作品的利器,能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更为真实的世界。

微信图片_20210617160224.jpg


“我的一生就在尽量使世界变得更美”

许渊冲老先生百岁之际,还在坚持翻译翻译《莎士比亚》,不是手写,而是用电脑一个个字敲上去。老先生学会使用电脑之后,用这种方式继续着自己的翻译事业,虽然因为年纪大了,眼力有所退步,行动也不是很方便,但老先生还是坚持着,用自己的方式,让世界变得更美。他曾说,我的一生就在尽量使世界变得更美。

这位期待世界美好的阔爱老人,对年轻人说,“你应该使生活愉悦,使乐趣增多,使自己有乐趣,别人也乐趣,这是个最好的世界。”我们心怀与老先生同样的信念,永远纪念许渊冲老先生这位翻译巨星


南都记者朱蓉婷  实习生陈芯茹

编辑:朱蓉婷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