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一场好的大赛,不仅要有“好米”,更要有“用好米做出好饭的人”。他们是谁,他们在哪里?我们连续走近一群这样的数据应用创作者,开启首届广州白云数据创新应用大赛的“参赛团队走访系列报道”。我们想知道他们参赛的初衷,作品架构新思路,如何活用数据化解创作难题,希望怎么落地,又将如何深度对接白云基层治理,助力智慧白云建设。
垃圾管理也能智慧化,依靠智能传感器技术和数据管理,就能优化路线来合理分配垃圾管理的时间与资源。在首届广州白云数据创新应用大赛上,来自广州市泰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泰宸科技”团队,结合自身技术特色参加了无限创意赛道,提交了参赛作品《智慧垃圾管理系统》。该系统结合目前实际运营情况,旨在建立一套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过磅物联网管理系统平台,实现自动识别开闸、人车数据核实、过磅、放行、计量、统计、上报、信息推送等功能,做到人、车、物的物联以及垃圾焚烧厂、垃圾运送单位、环投集团公司、政府多方无缝对接,真正实现智能+的管理理念。
“泰宸科技”团队在决赛路演评审会上讲解作品。
科学解决困扰政府的民生问题
首届广州白云数据创新应用大赛由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主办,白云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承办,南方都市报联合承办。此次大赛特别设置了“无限创意赛道”,不限方向、不限场景,鼓励参赛者发挥奇思妙想,提交更多数据应用范例作品。
“泰宸科技”团队相关负责人杨淦新介绍,他们团队不仅在思想理念上处于行业前端,而且更注重将客户所需进行清晰与准确表达;他们团队有着与各政府部门、企业单位长久合作的优势及丰富经验,能恰如其分的理解和解读其需求,能更好将客户的意图表现出来。不断提高自我专业能力,就是为了不断满足客户对智能化、信息化全过程服务的需求。
此次大赛中,“泰宸科技”团队有两件作品入围决赛,分别是《智慧垃圾管理系统》《新一代物联网智慧门禁烟感管理系统》。两件作品均是以利用现代技术及相关智能设备为基础,设计合理系统,科学解决困扰政府的民生问题。
优化提升垃圾管理全流程效率
那么,他们提出了哪些解决思路呢?杨淦新接受南都采访时说,目前城市垃圾处理主要模式停留在初步分类-集中压缩-焚烧或填埋,各镇街垃圾分类处于初级物理分拣阶段,缺乏信息统计。对运输车辆、司乘人员、车载垃圾无法实行有效的、实时监管,各垃圾焚烧厂只负责垃圾的焚烧处理,而整个系统流程、数据统计暂时没有一个集中管理的平台提供给监管部门使用,没有形成统一管理方法。因此,对垃圾分类及处理的统计、管理以及控制十分必要。
据介绍,该团队设计的智慧垃圾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提升垃圾分类、回收、运输、处理、数据统计等流程效率,使监管部门、相关企业对垃圾分类回收全流程实时监控、数据收集、统计,做到可控、可视、可靠的效果,从而提高垃圾分类效率和垃圾真正减量,实现各镇街垃圾分类处理从初级的物理分拣阶段开始,到焚烧、填埋、回收利用得到根本上的变革,真正实现智能管理赋能城市碳排放减排减量。
实现人与屋动态安全实时管理
至于新一代物联网智慧门禁综合安全管理系统,杨淦新表示,广州现实普遍使用的门禁主要是可视对讲门禁功能,主要是关注人的管理,对屋的消防安全缺乏有效手段;随着5G技术、物联网等技术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悄然到来,建设物联网智能门禁综合安全系统技术条件已经成熟。
据其介绍,新一代系统物联网智能门禁综合安全系统的核心在于:能实现各种业务功能无缝嵌入,门禁管理+烟感预警+水压测试等出租屋重要数据能够实现人员数据、门禁数据与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融合。体现智能门禁运营平台的整体性,提高系统的共享度。智能门禁烟感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智能门禁运营管理系统,另一部分是智能门禁大数据监控中心;实现人、屋动态安全实时管理和掌控,把人、屋的安全高度关联起来。
探索广州特色智慧垃圾管理模式
参与广州白云数据创新应用大赛,“泰宸科技”团队坦言,通过与行业企业、政府部门面对面交流,让系统设计更完善,更快落地实施。
其实,在《智慧白云建设规划纲要(2019—2025年)》中,特别提到“建设垃圾全程分类信息平台,推进垃圾的智能分类和监管,监测垃圾流通信息,实现从源头到去向全程量化监控的物联网管理模式”。
广州垃圾分类起步较早,也是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不仅市民参与率高、垃圾分类氛围好,通过智能科技加持,提高了分类效果,探索出一条具有广州特色的智慧垃圾管理模式。杨淦新说,接下来将继续对作品进行改进、创新,争取早日让把系统真正落实到位,执行到位,为政府部门提供管理便捷,给城市带来更好容貌,给居民带来更宜居的环境。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采写:南都记者 袁炯贤 实习生 张瑾杰
设计:刘寅杉 摄影:马强
编辑:袁炯贤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广州白云数据创新应用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