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一定要截肢?79岁老人通过新技术实现保肢治疗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健康联盟
原创2021-06-18 19:26

糖尿病足恶化后一定要截肢吗?近日,79岁的陈大叔在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了“骨膜牵张微创技术配合骨水泥填塞技术(masquelet诱导膜技术)+VSD负压吸引联合技术”治疗,最终成功保住了大部分的脚掌。

患糖尿病、下肢脉管炎多年 大叔足部濒临坏死

79岁的陈大叔来自广东清远,患糖尿病及下肢脉管炎多年。近大半年,他的病情突然加重,左脚出现反复红肿和伤口渗液,疼痛难忍。

他在当地医院治疗后伤口一直不能愈合,逐渐出现大部分足趾坏死、足部溃烂发黑的情况,足部体温因缺血无法测出,甚至连骨头都清晰可见。

微信图片_20210618190646.png

术前,陈大叔的足部因缺血导致体温都无法测出。通讯员供图

转辗多家医院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治疗,最终都得到这样的答案:下肢截肢。

为了保住陈大叔的脚,家属经朋友推荐找到了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徐楚江。

用新技术进行保肢治疗

为什么许多医生给出的建议是截肢?“动脉闭塞和严重糖尿病足引起溃疡、感染威胁极大,足部的感染会随着血流导致全身感染、败血症等,威胁生命”,徐楚江解释,“一旦感染无法控制,截肢是挽救生命的唯一选择,因此许多医院都会给予截肢的建议,但截肢死亡率也高达22%。”

家属对陈大叔的情况十分担忧,“听到都怕了,大半年住了四次院,年轻人都顶不住,更别说80岁的老人家了。”

考虑到病人年纪大,病情严重,徐楚江决定使用最新的“骨膜牵张技术配合骨水泥填塞技术(masquelet诱导膜技术)+VSD负压吸引联合技术”,为陈大叔进行保肢治疗。

微信图片_20210618190654.png

骨膜牵张术后,侧脚循环建立。通讯员供图

三周后 成功诱导下肢微血管网再生、恢复血运

徐楚江考虑到患者脚趾部分已经缺血坏死,为了尽最大可能保住患者的脚掌,首先截掉患者已坏死的脚趾部分,填塞骨水泥保住剩余的皮肤,再使用骨膜牵张术逐步植入特殊器械,“就像树一样,没有营养供给就会坏死。坏死后如果没有及时的治疗,闭塞就会越来越严重,这名患者足的前后侧血管就出现了严重闭塞,逐渐出现坏死。”

三周后,成功诱导下肢微血管网再生,恢复血运,避免了足部进一步坏死,保肢成功。

微信图片_20210618190701.png

术后,陈大叔足部已成功测出体温。通讯员供图

目前,陈大叔已经出院,能自己步行。

医生:希望新技术让更多下肢动脉闭塞症、脉管炎、糖尿病足患者受益

骨膜牵张微创技术是什么?徐楚江介绍,骨膜牵张技术源自俄罗斯医学专家 Ilizarov 创立的肢体再生与功能重建理论。在张力-应力法则作用下,组织再生能力被激活、加强,通过给予一定应力性牵拉,骨骼及其附着的肌肉、筋膜、血管、神经会同步生长。可诱导下肢微血管网再生,改善足趾冰凉、静息痛、溃疡坏死等因糖尿病、脉管炎导致的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的症状,促进创面愈合,降低截肢率,促进足部溃疡愈合、避免截肢,降低糖尿病足整体风险。

糖尿病足、动脉硬化闭塞症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所引起的皮肤溃疡、皮温下降、怕冷、疼痛、麻木,是困扰肢体缺血患者的顽疾,而且致残率、截肢率高,治疗时间长、困难大、花费高。应用微创骨膜牵张术创伤小,术后牵张的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不影响患者活动,可诱导患肢微血管再生,可以有效解决糖尿病足、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难题。

微信图片_20210618190658.png

徐楚江介绍骨膜牵张微创技术。通讯员供图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积累了大量骨膜牵张微创技术的治疗经验,改变了多名患者的截肢命运。希望随着这项技术的顺利开展与应用,能让更多下肢动脉闭塞症、脉管炎、糖尿病足患者从中受益,摆脱疾病导致截肢的难题”,徐楚江说。

采写:南都记者李文 通讯员张诚斌 朱钦文

编辑:李文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