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药神:广州芳村封控期间为居民送药的“无名英雄”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即时
原创2021-06-22 20:30

微信图片_20210606164836.jpg

从5月26日到6月17日,在广州荔湾芳村片区封闭、封控管理期间,部分居民就医、用药一度受到影响。

南都记者在芳村走访期间,认识了一群为药物短缺奔波的人:从社区三人小组、居委会,到“如约就医”巴士跟车员、司机,隧道口执勤的民警……

他们中,有人在万人社区登记居民短缺药物,到社区医院跑腿取药;有鲜少网购的医生变“快递达人”,帮居民代取封闭区外寄来的药物,两周下来,快递超过自己去年网购的快递总量;还有民警在珠江隧道口来回穿梭,帮忙送药。

多名患者能用上药,离不开这些“无名英雄”的付出。

三人小组“跑腿”,代居家隔离的长者开药

时间回到6月8日早上,金桂旭循例到芳和花园上门做核酸。

多轮排查后,他和同事发现几个“漏网之鱼”:或称生病未下楼,或因腿脚不利索。

独居的银伯是其一,个头不高,很温和,也很沉默。

“我不舒服。”追问下,银伯才道出自己有些“心悸”。

金桂旭感到不妙,咨询专科同事,获悉是停药后的常见症状。

微信图片_20210622091518.jpg

31岁的金桂旭是广州番禺中心医院口腔科医生。这是广州芳村片区封闭封控管理以来,他作为三人小组成员前来工作的第二周。

芳和花园在2010年建成投用,有21栋楼,平均楼高30层,每层8到9户,居住密度不低。20个三人小组很快摸排获悉,这个有着2万居民的社区,老年居民多,封控期间的问题之一是药品的供应和送达。

在登记银伯缺什么药时,金桂旭愣住了。

打开药瓶,没法知道里面是什么药。同时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银伯,习惯把要服用的药,用相同的小瓶子装好,瓶外只标记:一天吃几颗,一日几次。

第二天上门,金桂旭让银伯给女儿打电话,通过电话,他找到了答案:三种病,七种药。

而像银伯这样有多种基础疾病,需要服用好几种药的长者,不在少数——同栋楼退休的李姨和老公何叔,也要开8种药。

芳和花园所处的东漖街道当时实行封闭管理,所有居民要居家隔离。获悉东漖街道社区医院有基础药,金桂旭和同事决定在摸排工作之外,抽时间帮这些居民取药。

出发前,他用笔记下药的用途、剂量、用法,遇到不熟悉的药类,用手机把药品名拍下,然后找小区保安借到一辆电动车,骑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三人小组行动同时,芳和花园外,一辆红色巴士驶入东漖街站台。

6月8日,荔湾区卫健局联合交通局推出“如约就医”巴士,突发不适或缺药的居民,持三人小组出具的“就医放行条”,可免费乘坐前往芳村片区医院。

微信图片_20210622091542.jpg

和金桂旭同龄的冯展鸿,是“如约就医”巴士班长。

发车前,他拎着消毒壶在车内座位前后喷洒。运行几天下来,冯展鸿留意到搭乘高峰期在上午8点至11点,最常见60岁以上的老年乘客。

“如约就医”巴士有4条线路,分别串起鹤洞、东沙等区域内的居民区和医院。荔湾区交通运输局交通科的黄炳越,和同事走访了每个站点,考虑到芳和花园、芳村花园等社区居住人口密度高,临时增加了东漖街站点。

为了方便老人乘车和疾控溯源,老年人乘“如约就医”巴士只需要持老年卡和就医放行条,前者已与健康码绑定。

车上,司机听到最多的是声声感谢,“有了车去医院很方便。”

民警在隧道内外穿梭,紧急传递抗癌药

社区医院能提供部分基础药,相比之下,特殊药的需求更让三人小组揪心。

摸排了4栋楼近1000户情况后,金桂旭注意到,精神类药物供应不上的情况比较棘手。三人小组集中统计了这类需求,在居委会协调下借到了一辆车。

微信图片_20210622091549.jpg

脑科医院就在芳村,虽然变换身份,金桂旭很快摸清医院方位,走到窗口挂号,打开密封袋,逐一将病历、药品名给专科大夫。帮几位患者开好处方单后,又紧接着去缴费拿药。

取药的另一个问题,是有些患者的医保定点医院位于封闭封控区外,如果不能通过医保结算费用,是不小的负担。

南都记者了解到,一项政策的支持让患者不再担心支付的问题。

据广州市政府官网6月11日发布《荔湾区重点管控街道群众就医指引》和《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员疫情期间就医相关事宜指引》,在荔湾南片区内就诊时,接诊的医疗机构可直接办理医保就医结算或代办医保改点,便于居民享受医保待遇。待封闭封控措施动态调整后,根据自身就医需求申请办理改点。

连日上门,患者们已放心地把医保卡和密码交给金桂旭,对于自费患者,他们也想到一个办法:每人预付100元,签名为证,根据实际药费“多退少补”。

住在芳和花园的罗女士,孩子罹患肺癌,靶向药快吃完了,6月15日,三人小组给罗女士开了放行条。

以往,罗女士到医保定点的广东省人民医院开药。这天,拿着就医放行条,她赶到封控管理的珠江隧道南岸入口。但按规定,封闭封控期间,她不能过隧道。送药的朋友在隧道口那边,也不便给她送过来,她很着急。

17时53分,在场执勤的民警胡远滨注意到罗女士不对劲。

从警11年的他是刑警。芳村片区封控管理以来,他投入一线轮值。早9点刚下班,16时又到岗值班。

胡远滨询问罗女士后随即打电话请示上级,获准后向她确认了取药人的联系方式和药品名称,准备驾车过江。

微信图片_20210622091620.jpg

120秒,胡远滨驾车跨越珠江隧道,来到黄沙。

他拨通了来送药的梁女士电话。梁女士是罗女士的朋友,从中山八路骑车来送药。核对药品后,胡警官驾车返回。重新进入前往南岸芳村的隧道口前,执勤交警循例记下胡警官的车牌。

微信图片_20210622091725.jpg

18时03分,下车后,他再次核对医保卡信息和药品用途,在遵守防疫要求的前提下,将药品交给罗女士。

整个取药过程不到10分钟。

医生变“快递达人”,智囊群为患者“云”支招

对于抗肿瘤类、术后移植类药物的短缺,获悉驻点酒店在封控期间恢复快递业务后,金桂旭让相对一部分患者联系封控区外的亲友代开药,寄到他所住的酒店,以便每天去社区时捎带送上门。

“暂时只能按这个方法解决了。”

原本在家,网购是妻子的“工作”,打开手机短信,金桂旭近两周收到的快递,超过去年总和。他嘱咐患者让寄药方将信息写得尽量细致,避免上门派送时出错。

金桂旭以往的生活圈子主要是同事、患者,眼下他与荔湾的联结紧密了起来:除了三人小组的微信群、社区医生联动群,他还加入了一个东漖街道的医生交流群,时常参与互动。

这个微信群有200名以上群成员,很活跃,基本是东漖街道的医务,或因封控滞留的医生,互相为身边的患者充当“智囊”——

6月9日,金桂旭要帮社区一位乙肝患者找的药很罕见,社区医院没有。求助微信群后,不到10分钟,一名身在芳村、也正在做志愿者的医生加了金桂旭微信,并告诉他,打听到位于龙溪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有这个药,帮了这位患者的忙。

“如约就医”巴士开通后,冯展鸿要在4条线路上跟车。中午时分,巴士在东沙站休息半小时,司机们趁此时吃午饭。

与冯展鸿搭档的司机黄师傅是芳村人。封控以来还没见到过70岁的父母,好在,邻居帮父母采购了生活物资。

遇到患者在站台张望,他向对方指引乘车办法,没有就医放行条的,他告知后者先去社区开单。

“很多乘车去医院取药老人,和我父母年纪都差不多,能帮就帮。”黄师傅说。

800x535_60d13b1083211.jpg

冯展鸿还记得,6月14日上午,在如约A线妇幼医院站上来三名乘客:妈妈带着一个小女孩,和一名三人小组的志愿者。小女孩发烧刚到医院就医,准备回鹤洞街道。

“小孩子其实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她妈妈解释,她可能突然领悟了。当时她母亲抱着她背对着我下车,小女孩正对着我,突然做了一个加油的手势。我马上也回了她一个加油的手势。”冯展鸿向南都记者回忆道。

各界接力,药品供应储备紧急增加

6月20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通报,在管理区的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急增加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治疗用药品种的供应储备,基本解决大多数慢性病患者的用药需求,对于少数特殊的药品,患者可以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交预约申请,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采购,三人小组或社会志愿者送药上门。

6月21日,南都记者从广州公交集团电车有限公司获悉,考虑到仍有部分人群就医需要搭乘公交,“如约就医”巴士暂时将持续运营。

逐步地,各类药物紧缺的情况得到进一步缓解。

最近几天,金桂旭等芳和花园的三人小组,能提前到晚上8点“收工”。身为牙科医生,凭外貌认人不是他的长项,“但只要打开口腔,看到牙齿便记起是怎么回事。”

近日,社区再次全员核酸检测,在采样的金桂旭在人群中认出了一个熟悉的面孔:平时深居简出的银伯,主动跑下楼来排队,精神状态好了不少。

“可见有药在,他是心安的。”金桂旭也觉得心安了。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黄驰波

摄影:南都记者 陈灿荣 黄驰波

编辑:张亚莉,向雪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共同守护美好家园·广州中高风险区战疫日志

9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