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杨振华 6月10日,“永远跟党走”惠州市首届“秦咢生杯” 粤港澳大湾区书法大赛结果出炉,12岁的王薇媛以爨体书法作品获得大赛少年组一等奖。
惠州市惠城区爨体书法传承中心名誉主任胡淑景介绍,我国名碑晋代《爨宝子碑》素以书法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闻名中外,长期吸引着海内外的文人墨客、书法艺术家、汉文字学家和历史学家们。爨碑字体又是楷书的源头,因而被誉为“真书之鼻祖”和“国之瑰宝”。
从清代以来,毕生临摹爨碑、热爱爨碑甚至为之倾倒的大家大师有清道人、潘天寿、徐悲鸿、弘一法师、秦咢生和沙孟海等,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从爨碑中发掘创作灵感和汲取营养。
胡淑景长期致力于爨体书法的弘扬和传承工作。2016年以来连续6年策划组织了6届“惠州市(惠城区)弘扬和传承秦咢生爨体书法艺术公益培训班暨若无先生爨体书法展”。
王薇媛是公益培训班第四、五、六届小学员,本次获得大奖,作为老师,胡淑景为自己默默耕耘六载所结出的硕果感到欣慰。
王薇媛说,2019年的那年冬天,在一次偶然的机缘下,她遇见了《爨宝子碑》。“起初,爨体书法让我感觉有些奇怪。因为它和我之前学习的楷书有所不同。但经过与它接触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它越来越有味道。渐渐地,我喜欢上爨体书法。”周末完成作业之余,王薇媛不再贪玩,而是时常沉醉在练习爨体书法中。
爨体书法使她那原本急躁的心,变得平和舒坦。因为认识爨体,她发现爨体书法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的招牌字,如《南方都市报》,秦咢生先生所书的“招商银行”、惠州市博物馆,西湖景区里的“西新桥”、惠阳高级中学等,以及许多的广告牌、题签、校名等也用的是爨体书法。“每次看见它们,我都会非常自豪地告诉大家,那是爨体!”
关于如何学好爨体书法,王薇媛介绍,平时,她认真研读碑文,仔细观察每一个字的结构,逐字进行反复临摹。在这个过程中,她认识到,要想写出碑文的灵动感,必须做到心无杂念,而且要有一颗纯粹的心。“爨体书法作为国之瑰宝,我们必须多加读碑临碑,熟练掌握其笔法,方可进行创作,即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创作。”
编辑:杨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