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广州起义馆恢复开放,其基本陈列重点展项也已完成改造升级与观众见面。目前重新开放的广州起义纪念馆实行客流量控制,每日接待量不超过日均接待量的50%。
每日接待量不超过日均接待量的50%
瞬时最大接待量不超过125人
广州起义纪念馆隶属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是为纪念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的广州起义而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据介绍,根据《广州市越秀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调整分级分类防控措施的通告》(第5号)的相关要求,广州起义纪念馆于6月24日起恢复开放。
据官微公告:广州起义馆实行客流量控制,每日接待量不超过日均接待量的50%,开放日最高限量预约1000人(含儿童),瞬时最大接待量不超过125人,团体预约每批不超过30人。每个证件每天限约1次,预约成功后,可按预约时间段到馆参观,如错过预约时间段将谢绝入馆。可预约7日内场次(含当日),无预约者将不能入馆参观。
整体环境焕然一新
新命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近日,中宣部新命名的111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广东省共4个基地入选,广州起义纪念馆是本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广州市唯一入选单位。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党总支书记李岚介绍了广州起义纪念馆获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工作亮点。据其介绍,近年来,广州起义纪念馆不断创新社会教育形式、发掘广州起义精神内核、弘扬革命精神时代价值。博采戏剧、音乐、木偶剧的艺术表现手法创新社教活动。例如《1927·广州起义》红色主题沉浸式话剧以全国首创形式推出;木偶剧《游曦》用传统技艺讲述了广州起义女兵班长游曦感人至深的故事;今年4月,还围绕“广州起义”这一主题,开展“红色文化轻骑兵之追寻革命足迹”活动等。
纪念馆工作人员、高校师生和各界朋友沿着广州起义参战部队转战路线,在花都、龙门、紫金、海丰、普宁等地以党课、文艺展演、主题图片展览、大学生重游革命史迹、红色经典诵读等形式致敬先烈,缅怀先辈走过的红色之路。
广州起义纪念馆还持续办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红色文化讲堂”,邀请专家进行授课,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并充分利用展陈空间,举办了“老城市 新活力”“南粤沃土铸伟业——中国共产党在广东”“广州1949”系列主题多样的临展。
在遵循文物保护原则的前提下,广州起义纪念馆整体环境焕然一新,包括翻新局部外墙、修复局部门窗、重新设计夜间照明、增添鲜花布置等,展现出历史文物建筑的新活力。
基本陈列重点展项升级
形成强烈的现场感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陈列部主任黄建华介绍,本次“广州起义”基本陈列重点展项提升改造是在原展的基础上,对序厅、“攻打公安局”场景、“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场景、尾厅等四个重点展项进行提升打造,利用旧址策展的优势,形成强烈的现场感。
在展览序厅,通过点亮“飘动”的红布带,带领观众沿着时光隧道走进广州起义,让观众开启与历史的对话。
“攻打公安局”场景以立体沙盘、半景画与视频结合的形式还原战斗场景,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场景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城市建立的苏维埃政权——广州苏维埃政府,也被誉为“东方的巴黎公社”。该有望成为“打卡”点的场景通过鲜艳的红色辅以“国际歌”的背景音乐,在视听上营造一种氛围,让观众记住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的历史事件。
展览结束厅布置左侧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三大起义仿真油画,右侧以红布带串联起从1927年“三大起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要历史事件线索,视频滚动播放收集的127位参加过广州起义的人物名单,三者以“伟大建军”为主题融为一体,全面总结了广州起义的历史意义和重要地位。
即将举办“红色湾区铸伟业”原创展览
不断探索文创的外延形式
李岚还透露,在疫情防控允许的条件下,还将于“七一”前后,举办“广州起义组曲”广东音乐会。并不断探索文创的外延形式,打造实体文创品之外的文创活动、文创项目,如《1927广州起义话剧》以及即将推出的“追寻红四师足迹”红色研学和红色党史学习教育路线等。目前,“红色湾区铸伟业”原创展览正在精心筹备,将在广州起义纪念馆内展出。
采写:南都记者 肖阳
如果有线索提供或服务咨询
可联系南都新文旅研究课题组。
发送邮箱:
nandulvyou@126.com
编辑:肖阳,郭毓玲